一橋連兩岸!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鋼桁梁合龍

【查看原圖】

王萬健 攝

5月19日10 點16 分,由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承建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鋼桁梁順利合龍。

據介紹,鄭濟黃河特大橋位於京港澳高速黃河大橋下游3.5km處,全長34.3km,總投資75.2億元。該橋為公鐵兩用、三橋合一橋梁,下層鐵路橋面上游側為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鄭濟高鐵,下游側為設計時速160公裡的鄭新市域鐵路,上層為32.5寬、雙側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的鄭新快速公路。 該橋主橋採用三桁式連續鋼桁梁結構,上弦與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橋面板疊合,鐵路橋面採用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設計時速350km,是我國長度最長、跨度最大、設計時速最高的無砟軌道鋼混疊合連續鋼桁梁橋,具有工程規模大、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環保水保要求高“兩大兩高”的特點。

鄭州黃河特大橋工期緊,任務重,主橋大部分工程位於寬闊的黃河河面及岸邊、淺灘地帶,黃河為游蕩性河流,沖刷劇烈、主河槽位置擺動較大,為工程施工帶來風險;黃河平時水位較低、水量較小,但是在汛期及調水調沙期間,流量、流速劇增,沖刷、切岸等因素給施工帶來較大安全風險;施工採用的大型門式起重機較多,特別是主橋鋼桁梁架設採用5台大型門機,跨度最大達58m,高度最高達50m,安全風險高。同時施工段穿過黃河濕地保護區、黃河鯉魚生態保護區,環保要求高,這些都對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自2017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中鐵大橋局站前ZPZQ-Ⅶ標段項目部秉承“安全質量規范化、進度控制剛性化、成本管理精細化、文明施工常態化”管理理念,堅持以建設安全優質精品工程為目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環保措施,優化工藝,致力打造平安工地、智慧工地、綠色工地。通過引進BIM技術應用,提升了對質量安全管理、物資成本管理、環境監測、車輛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力度,BIM技術平台的鋼梁建模、施工模擬讓施工過程形象化具體化,加快了施工速度。為保護母親河,項目部嚴格執行綠色施工標准,拌合站採用可靠性更高的下置式新型除塵裝置和封閉式管理,購置了洒水車、霧炮等環保設備,施工場地進行綠化覆蓋,施工廢水保嚴禁直接排放採用三級沉澱池沉澱、過濾,保証施工周邊環境衛生及施工水域水質安全,保護了黃河珍稀魚類。面對疫情防控、復工生產的巨大壓力,項目部主動作為,克服用工、材料、運輸等因素帶來的困難,通過“點對點”專車接農民工、全體人員核酸檢測、24小時封閉管理、適時開展“抗疫復產保節點”勞動競賽,優化合龍方案、加快工序銜接等,掀起了復工即大干的浪潮,如期完成了節點目標。

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桁梁全長2016米,全橋鋼梁總重為7.28萬噸,相當於近2個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重量。共設置兩處合龍口,分別位於橋梁的380-381#墩和383-384#墩,其中380-381#墩已經於5月10日順利合龍,本次合龍口位於主橋的383-384#墩之間。鋼桁梁合龍技術難度高,合龍口尺寸較難控制,順橋向鋼梁裡程偏差,受溫度、鋼梁制造及安裝精度、加勁弦杆轉角的影響﹔垂直方向的偏差,受公路橋面板架設、日照、懸臂端長度的影響。為實現無應力精確合龍,鋼梁架設前,項目部成立鄭濟黃河橋鋼梁攻關小組,在業主的組織領導下與設計院及第三方監控單位,全過程監控施工過程,對施工中出現的偏差分析原因,多次召開專家會討論方案,在合龍前確保了杆件制造及安裝誤差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內,確保了合龍工作順利進行。大橋預計年內實現主體工程完工。

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鋼桁梁順利合龍標志著鄭濟鐵路的建設進入快車道,為早日實現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推動大跨度無砟軌道橋梁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鄭濟鐵路是連接豫魯兩省的國家鐵路干線,起自鄭州東站,止於濟南西站,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鄭濟鐵路建成后,將使鄭州至濟南的鐵路列車時間預計縮短至2個小時以內,大大縮短鄭州與濟南間的交通運輸時間、有力推進鐵路沿線城鎮化進程,滿足中原與山東半島城際間的交通需求,對助力中原崛起、振興西部大開發,構筑我國東中部地區西經雲南、新疆的出境通道,促進“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中鐵大橋局 曲磊磊 孫濤杰供稿)

【1】【2】【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0年05月19日16:42
分享到:
(責編:於思遠、楊曉娜)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