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黃久生一直在工地打轉。他往返在河南省轄市之間,從一個工地出發到另一個工地。
“不把復工抓緊,農民收入就不保,脫貧成果就不穩。”黃久生是農民工出身,如今帶著農民工掙錢。用他的話說,老家信陽潢川縣,廠少礦稀,最富有的就是“人礦”——勞動力。黃久生將大伙兒組織起來,培訓技術,承包工程掙錢,一干就是30年。
別人干工程都挑“棒小伙”,黃久生不是。他的隊伍中有不少高齡和殘疾人。門衛200多人中,殘疾人比例高達90%。去年,他帶領15000多名農民工在全省搞建筑,其中有58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大伙兒帶回6億多元勞務收入。
疫情爆發,黃久生很著急。他所在的河南信陽,與武漢僅一山之隔,春節期間近10萬人從湖北返鄉,形勢嚴峻。“打工現在是大伙的‘主業’,耽誤下去,困難群眾拖不起。”
沒出正月十五,他就通過微信群等辦法,統計有意願外出務工人數,號召大家提前隔離,為復工做准備。疫情有所緩解,他立即與務工地對接,組織給大家辦理健康証明,聯系車輛,做好返崗准備。出行困難的,組織專車“接到家門口,送到崗門口”。
48歲的白血病人呂后能是坐著專車去報到的。“俺這白血病人都能打工掙錢,別的工地想都別想。”他是潢川縣雙柳樹村人,正值壯年患上突發性白血病,妻子有心臟病,三個兒女兩個在上學,至今未脫貧。黃久生得知情況后,主動聯系,讓其到自己承建的潢川縣五裡棚戶區改造項目工地打掃衛生,月工資5000元,重新成了家裡的“支柱”。
“沒有無用的人,隻要肯出力,都應該幫他脫貧。”黃久生說。一邊緊鑼密鼓的組織復工,一邊自己繃緊弦,“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復工復產后農民工們的一系列健康檢查、消毒、登記都是頭等大事。”
河南省開始復工復產后,很多工地還在准備,黃久生的工地已經開工。安全防護崗前培訓他親自來,“掙錢很重要,安全更重要,一個人疏忽,大伙兒都要停工,千萬不能大意。”
農民工兄弟們開啟不一樣的“打工模式”:以前一間房子五六個人同時粉刷,現在一次一人,輪流進場﹔過去干活兒喜歡扎堆,現在擴大作業面,全部分散﹔吃住都分開,沒事少嘮嗑﹔一天三次量體溫。
現在,15000多人已經全部復工,分散在全省幾十個項目上。黃久生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工地間,把防控、盯進度。從疫情開始,他已經4個月不曾回過家,常常在路上補覺。
“一個月趕幾天,爭取年底前把耽誤的功夫都趕回來。”黃久生說,農民出來打工,錢沒到手怎麼花都想好了。少一個月就多一個窟窿。無論如何要幫大家趕回來。
“形勢越來越好,大家干勁兒也很高,有信心讓大家收入不減。”黃久生說。(徐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