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便秘 排便“姿势”要做对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且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少、大便干硬或排便不尽,每周排便<3次,部分患者伴有腹胀、腹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便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除了与一些药物、疾病有关,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便秘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调整饮食。增加食物及水、水果及蔬菜的摄入量,水果可选择苹果、火龙果、西梅等,蔬菜可选择芹菜、圆白菜、萝卜等,每日摄水量2000ml左右。少吃精细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改善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等。
调整排便习惯。一旦有便意,不要忽视,更不要憋大便。排便时不要看报纸、玩手机等,以免无意识抑制排便,造成排便反射降低。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的蠕动,有助于产生便意;而进餐可诱发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从而促进结肠蠕动产生便意;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因此建议每日晨起或餐后排便,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增加运动。活动量少会导致肠道蠕动缓慢,使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大便干结,排出更加受阻,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议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改善排便。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持续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会降低便意,从而形成便秘。若精神症状较轻,可以参与一些户外运动或适当倾诉,缓解压力、改善心态;若伴有严重焦虑、抑郁等,需精神心理科医生参与治疗,给予相应指导及药物应用。
此外,便秘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若出现大便带血、性状改变、新发症状(腹痛、消瘦、发热等)、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大便潜血阳性等,需及时至医院消化内科或结直肠外科就诊,完善结肠镜、腹部CT等检查,以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
尽量不要经常服用番泻叶、减肥茶等刺激性泻剂,其会损伤肠黏膜,引起结肠黏膜黑变病,增加结肠肿瘤发生风险,可选择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肠道动力药或补充膳食纤维素,益生菌对改善便秘也有一定的作用。
若便秘与服用药物有关,需要与开药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调整药物。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需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和骶神经刺激治疗,这需要至专科就诊。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