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做好新时代文物古迹保护利用 守护好民族的根与魂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更离不开文物发掘保护利用工作。2022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通力协作、积极作为,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高质量推进了文物和考古事业新发展。
接续奋斗:文物保护与考古取得新成效
11月2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省文物局和鹤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辛村遗址考古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两周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70余名嘉宾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参加会议,一同回顾辛村遗址考古走过的90年历程,共商辛村遗址保护与发展大计。
12月1日,备受我市社会各界关注的《鹤壁市辛村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着重对遗址保护最具危害的移动拆除保护标志和界桩、损坏保护设施以及相关挖掘行为等情形,设定了罚则。
这两件鹤壁文物发掘保护上的大事件,都是围绕淇滨区国宝级文物单位辛村遗址展开的。辛村遗址位于淇滨区金山街道辛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32年被发掘,陆续发掘出西周墓葬80余座,出土铜、陶、石器120箱,青铜器上的“卫”字铭文,让专家首次确认该墓地性质为卫国墓葬。辛村遗址的发掘,拉开了西周考古的序幕。
近年来,淇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建立了由区长为总召集人的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出台了《淇滨区辛村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明确公安、文旅、属地等部门责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形成了常抓长效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充分考虑文物发掘、保护、展示、利用的基础上,高标准建成了辛村遗址保护大棚,同步完成了周边道路、绿化、办公用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考古研学打下了硬件基础。
三防合一:筑牢文物保护安全红线
12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为辛村遗址科学统筹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条例》的施行,对于保护鹤壁文化的根和魂,研究卫国乃至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丰富鹤壁的城市文化内涵,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12月1日,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辛双告诉记者,在文物发掘保护方面,淇滨区除了配合相关部门推动文物保护立法工作外,还充分发挥督促监管职责,做好人防、技防、物防,并加强与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的沟通,要求属地协助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淇滨区成立了辛村遗址专职巡逻队,坚持每天对发掘现场周边及整个遗址范围不定时巡逻检查,发现可疑人员及时与相关派出所互通信息,加强部门联动,确保辛村遗址文物安全。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改善文物保护条件,淇滨区积极争取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消防防雷项目资金支持,在辛村遗址安防工程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扩宽边界,辛村遗址面积近7.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辛村遗址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技防安全防护。
项目为王:让文物回归社会融入生活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
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感受地域风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因此,让文物活起来是淇滨区一直努力的方向。
今年年初以来,淇滨区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围绕国家支持文化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养旅游、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向,精准谋划储备了辛村遗址考古公园项目(一期)、河南省鹤壁市赵南长城(淇滨区段)遗址保护展示等债券项目3个,成功申报赵南长城(淇滨区段)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辛村遗址考古公园项目(一期)2个。
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金花表示:“我们将围绕让文物回归社会、融入生活这个目标,依托赵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争取上级资金,修复长城遗址,加快长城主题数字博物馆、长城驿站主题民宿等项目建设,同时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横岭小镇;依托辛村遗址,以研学基地打造为载体,加快古近纪地质遗迹公园、豫北文物整理基地、辛村遗址保护大棚、辛村遗址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湿地公园资源,打造生物研学—地质研学—考古研学链式研学基地,延展旅游链条,促进产业链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游客观感度和体验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高质量开展辛村遗址挖掘保护利用工程,推进辛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豫北文物整理基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扎实做好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和成果运用阐释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强劲的淇滨力量。”郭金花说。(来源:鹤壁市淇滨区委宣传部 丁小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