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让文艺在群众中绽放光彩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聚焦“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总目标,尉氏县坚持文艺活动与时代同步、文艺成果与群众共享、文艺作品引领风尚,大力培育基层文艺人才,用草根文艺点亮乡土文化,用文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全力发挥文艺在时代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新时代文艺在群众中绽放光彩。
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通过文艺进广场、进学校、进场馆、进乡村,融入主题元素,巧妙编排设计,将文艺与民俗、文艺与非遗、文艺与读书、文艺与宣讲、文艺与书画等主题融合,让文艺演出主题更鲜明、方向更明确、形式更新颖、群众更喜欢,切实发挥好文艺的精神引领、价值引领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尉氏县红色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文化合作社民俗文艺节目展演、“世界读书日”文艺展演、“喜迎二十大书香润童心”校园文艺展演、“喜迎二十大青春永向党”诵读大赛、“世界非遗日”非遗项目展览展演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150余场,线上线下宣传同步;利用“尉氏文艺”视频号、百姓文化云、尉氏融媒、尉氏文化云等线上平台直播宣传,受众达40.7万人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公益文艺培训受群众热捧。为切实做好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打造“没有围墙”的公共文化服务,尉氏县以文化馆为依托,先后开办了广场舞、腰鼓、盘鼓、书法、绘画、声乐、非遗传承、戏曲、剪纸等各类公益性文化文艺培训班。培训班走出县城,覆盖乡镇,累计培训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为基层输送了大量文艺人才,文化种子“撒”到了乡村大地。在让成人享受文艺公益课堂的同时,2022年暑期,以6—18岁未成年学生为主,该县重点开设了青少年声乐、书法、绘画暑期公益课堂。招募通知发出后,县城、乡镇大小学生争相报名,先后培训未成年学员300余人。为保证授课质量,特邀请县音舞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授课老师,定时定点上课,让孩子们尽情享受多姿多彩的文艺假期。
突出红色文艺主基调。一是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开展“聆听红色故事点亮红色童年”经典品读进校园活动,通过聆听英雄故事,分享红色经典读物,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弘扬者。二是打造红色文化活动品牌。重点打造尉州文化大讲堂文化活动品牌,以尉氏英烈红色革命故事为主讲内容,组织专业讲师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巡回宣讲,通过文艺形式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本土红色文化在尉氏大地生根开花。三是重视红色文艺创作。引导文艺工作者走进群众中挖掘红色资源,寻找红色密码,打造红色精品。先后创作出红色题材豫剧《仝华章》《大别亲娘》、舞台剧《党派来的亲人》、舞蹈《人在青山在》等众多红色作品,充分发挥文艺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作用,增强红色文艺的感染力、影响力。
草根文艺遍地开花。为弘扬宣传红色文化,尉氏县组建15支由基层文艺骨干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宣传小分队各乡镇分队,走街串巷送文艺,用艺术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古塔坠子角”是该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典型代表,一批河南坠子非遗传承人组建起红光坠子说唱团,每周六齐聚该县古塔广场,每年义务演出80余场,观众达7万余人次,让民间说唱艺术扎根生活,服务群众。为激发乡土文化活力、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尉氏县以农村文艺队伍为依托,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40余家,吸纳社员1280余人,招募乡村文化志愿者2万余人,借助“文化合作社”平台发布乡村文艺小视频2.9万余条,村文化广场上的广场舞、健身操、梆子戏、快板书、腰鼓盘鼓展演成为村民闲暇自娱自乐的常态化的文化活动。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让基层文艺人才动起来、文化广场用起来、文化活动活起来,将尉氏文艺深植乡村沃土,为乡村文化振兴打造满园花香。
(来源:尉氏县委宣传部 李洁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