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玉兰绽开致富花

2022年11月22日12:25 |
小字号

河南省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举目望去,绿色的玉兰森林连成一片,郁郁葱葱、连绵不绝,阳光像一缕缕金色的细沙,穿过层层叠叠的玉兰树叶,洒落在田间地头。漂亮的村庄农舍点缀在田野山间,田中有林,林中有花,花中有房,相得益彰,犹如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娘娘庙村位于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距县城50公里,居伏牛山南麓,属丘陵山区地带,耕地面积930亩,林地面积1950亩,全村有530户1770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娘娘庙村有种植玉兰的传统,我们要坚定继续发展玉兰苗木产业的道路,壮大产业规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玉兰升级换代产品,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这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王修庞告诉村民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娘娘庙村及周边乡村玉兰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但销售散乱,没有规范。

2015年,娘娘庙村成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定点帮扶村之后,在历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里注册了“皇后玉兰娘娘”商标,成立了三家苗木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村级网站,通过电商平台拓展苗木销售渠道,提供品牌营销、技术服务等,形成苗木种植、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条,把玉兰销往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娘娘玉兰”开出致富花,近五年,娘娘庙村陆续种植玉兰3000余亩,实现玉兰销售收入3200万元,产业链上的务工收入超过1000万元。曾经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娘娘庙村,靠着党的帮扶政策,向着乡村振兴迈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实现村集体的自我发展、带动农户持续稳定脱贫致富,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在娘娘庙村的石头山上,一片片光伏板悬在空中,蔚为壮观。这是娘娘庙村500千瓦光伏电站,也是全省第一座架设在空中的光伏电站。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努力下,通过社会融资400余万元建成,村集体占40%权益,于2018年7月陆续并网发电,投运四年来,已经为村集体带来55万元收益。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千方百计想门道、找路子。从2020年起,积极争取“国网赋能乡村工程”对外捐赠资金,引入经营管理要求相对较低、收益稳定可持续的屋顶光伏项目,示范实施“光伏+乡村振兴”工程,以“光伏+农户”“光伏+家庭农场”等方式,兼顾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目前,已建设光伏1070千瓦,村集体光伏资产380万元,光伏贡献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稳定超过40万元,共带动30余户脱贫户增加收益62万元,为农村综合能源革命做出了样本,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出新途径,也为皇后乡提供了乡村振兴路径参考。

厚重的文化犹如一张绚丽的名片,令人遐思向往,皇后乡娘娘庙村因汉武帝刘秀迎光烈皇后阴丽华入京而名传久远。2022年,在河南省电力公司的爱心帮扶和第一书记的积极筹划下,娘娘庙村建起了“电力爱心超市”,将帮扶工作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建立“以劳动赢得积分、以积分换取物品”制度,以电力帮扶助力乡村治理。如今的娘娘庙村,以发展壮大玉兰苗木花卉、建设光伏电站等实现了家门口有产业,依托玉兰苗木产业链、润发实业公司等带动村内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在服务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打造“电力样板”,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奋斗中再立新功。

(来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何艳 申永涛)

(责编:霍亚平、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东岳老杨脱贫记
  • 第九届“博博会”落幕
  • 千里援琼 同心战“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