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东岳村:生态农业推开群众“致富门”

初夏时节,天蓝水清,山秀林茂。
走进红色革命老区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起伏的丘陵上,青绿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层叠的梯田中,金黄的小麦铺满田野;水田里,新插的青秧随风摇曳;池塘内,鲜活的肥鱼争食虫饵……初夏的东岳村,风光秀美、产业兴旺,处处生机勃发。
然而,谁能想到过去的东岳村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全村2000多人,1/4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
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岳村开始着力发展生态农业。路子瞅准了,步子迈开了,2018年全村便实现了整体脱贫。
脱贫之路离不开政策扶持,更离不开辛勤汗水的付出。“咱庄稼人,最不怕吃苦!”东岳村“女汉子”向正梅向荒山要效益,几年来开挖了数十亩荒地发展油茶种植,随着一期又一期油茶树挂果,甜美的日子也向她一步步走来。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不仅仅是我们当地的一句俏皮话,也是油茶产业助力我们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爬上山坡,向正梅眼前的油茶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
“我的生态种植理念就是向空中要油,向地上要粮。”2020年,沈军返乡创业。通过流转土地和整理荒山,600多亩的梯田上不仅种满了粮食作物,还种上了一行行富含油脂的碧根果。“今年的小麦一亩地收七八百斤不是问题。等果树结了果,卖油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如今,沈军又在东岳村投资建设了鸵鸟孵化养殖基地,带动群众发展养殖,助力村民致富增收。“鸵鸟寿命长达70年,产蛋期可达50年。也就是说,一只鸵鸟可以产生50年的效益。”
光山县东岳村水资源丰富,生态水稻种植面积广,发展“稻虾共作”条件得天独厚。靠种植花卉苗木脱贫致富的杨长太瞅准了这一优势,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稻虾共作”种养模式。
“养生态虾,种绿色稻,一水两用,不仅绿色环保,而且稳粮增效。”作为东岳村的致富带头人,杨长太不仅让自己的小龙虾养殖红红火火,还带动村民实现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如今,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东岳村的共识。数据显示,该村发展生态茶2000亩、种植油茶1200多亩、生态水稻650亩、苗木花卉1500亩,成立了5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建立“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7处,有力带动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农业改变了东岳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村民尝到了幸福生活的甜头。”谈起近年来的发展,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颇有感触:“脱贫致富不能靠‘输血’,我们更要学会利用自然资源‘造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村民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