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看!大学生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

2022年06月23日08:00 | 来源:河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看!大学生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

  李飞亚

  陆松

  孙鑫

  刘振坤的药材种植基地

  编者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是极为重要的有生力量。他们有活力,有想法,有知识,有技能,是乡村振兴迫切需要的“四有”人才。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何让返乡创业者的设想在家乡扎根壮大、梦想在老家开花结果,则检验着一方水土在涵养事业上的营养和温度。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在谋业,也在创业。如今在河南,已有众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广阔天地,去谋事去创业,我们挑选了部分创业者的故事,择人而采之,辑事而编之,以学兄学姐们的创业故事激励更多有心人。

  李飞亚:我有永不言败的精气神

  □李飞亚 口述 本报记者 翁韬 整理

  每当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是鸭鸭在线吗?我找鸭鸭!”瞬间,我就深刻地感知到了肩上的那份责任。

  我叫李飞亚,也是鹿邑人口中的“鸭鸭”。我2016年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毕业那年和男朋友一起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从开始的两个人,到现在30人的团队,从开始的一个公众号,到现在拓展了营销策划、人才、电商、婚恋、房产等多个业务板块。目前,“鹿邑在线”、“大鹿邑APP”、抖音主播“鸭鸭”已经成为鹿邑本土新媒体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自有品牌。

  回顾创业的六年历程,我深知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利他向善”,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坚持长期主义。

  六年来,我走遍了鹿邑的每一个角落,带领团队创办帮扶栏目,为1000余人解决了困难;协助鹿邑首例骨髓炎患者捐献遗体;呼吁帮扶贫困残疾群体和贫困儿童,带动社会人士捐助物资60多万元;连续七年组织协调爱心送考车,为鹿邑学子高考保驾护航;发起鹿邑爱心冰柜活动,为高温下的工作者送出3000余瓶水……

  创业,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区域互联网创业者,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尤为重要。我经常给同事们说一句话:“虽然公司不大,但我希望你们都能跟随公司不断成长、有所成就。”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顺应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我们也渐渐从新媒体平台转型成为一家“城市综合服务商”。

  2017年,我们开始做本地电商,五年来电商平台累计订单50多万单,服务本地商家2000余家,带动本地经济消费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

  公司旗下的“周口好工作”平台创办3年来,借助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为6万名大学生提供了返乡找工作的机会,举办了50余场线上招聘会,10余场线下招聘会,带动大学生返乡就业3万余名,为6000多家企业招到了合适的人才。

  2021年,抖音已经火遍了全国,我们为了应对变化,及时调整了业务重心,在2021年下半年开展了抖音业务。因为有多年的资源积累,再加上不断学习提升,只用了半年时间,微信端的“鸭鸭”走向了抖音端,双管齐下,从做本地团购到抖音直播电商,从本地人购买本地产品,到把本地特色产品卖向全国,我们也渐渐摸索出来一条不一样的电商之路。

  当然,创业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也面临过无数的危机。因为业务摸索试错,我们曾经长达三个月靠借钱贷款发工资;因为不懂管理,我们的内部管理也曾经混乱……

  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无论何时,面对何种困难,我们从不缺乏永不言败的那股精气神。

  又要面临毕业季,作为当年选择返乡创业的一位学姐,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耀眼的学历,没有优渥的家境,但我们一定要保持自我迭代的心态,去学习、去尝试、去成长。

  陆松: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陆松 口述 本报记者 汤传稷 整理

  我于1987年出生在山清水秀的信阳。记得小时候,吃的西红柿味道真是爽极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市面上买回来的西红柿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然而,今天,我承包的土地上,结满了一个个优质西红柿果实,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

  2010年,我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到烟台富士康公司担任制程工程师。组装电脑主板的工作虽然有些枯燥,可毕竟一个月下来能拿到1万元左右的工资,就坚持着干了三四年。2014年,由于家中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作为独子的我自然责无旁贷,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回到家乡找工作。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时,就赌气决定不找工作了,自己创业。

  创业从何处着手呢?我想起了在烟台参观一个生态农场时所见识的“鱼菜共生”模式。我与一位高中同学一商量,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农作物栽培,后来又到英国留学读研究生,见多识广,也非常看好“鱼菜共生”模式。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兴办“鱼菜共生”模式的生态农场。2014年年底,我们流转承包了一个村子的一大片菜地。2015年注册成立了信阳市青楚生态有限公司,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的那段日子,真的是有些寂寞难耐。我们先从引进优质的蔬菜品种开始,头两年一直在摸索。经过近3年的摸索,先后试种了高达60种番茄品种,终于找到了一款能够在信阳正常生长又特别好吃的生吃型番茄,其味道浓郁,让人一口下去就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然而,产品面市之初,却有些曲高和寡,创业一时间陷入了僵局。那时候,我们已投进去了全部的积蓄100多万元,却不见收益。家人劝我放弃,在最煎熬的日子里,我也产生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最终,我们还是咬牙挺过来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打拼后,新产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市场反馈极好。到2018年,我们终于开始有收益了。

  在此期间,我们组织带领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到浙江、陕西、山东等农业发达地区学习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结合信阳气候、土壤、空气湿度等因素,不断改良培育新品种,成功引进草莓番茄、圣诞红草莓等拳头产品,在自营超市、网络平台以及线下采摘体验等销售渠道均受到顾客广泛好评。

  公司的规模,从创业初期占地仅有半亩的试验性“鱼菜共生”大棚,发展到目前占地100亩,拥有15个不同功能的产业化大棚,并掌握了“鱼菜共生”的关键技术,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发展到集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经过7年的发展,以“鱼付农场”为代表的示范基地已达100亩,员工14人,订单合作基地5个,占地约800亩,带动就业约200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提供11.4万元收入用于带贫助贫等支出,惠及周边3个村共计54户贫困户。

  创业期间,我连续当选浉河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被信阳市人社局评选为“返乡创业之星”。我们的种植园区也被命名为“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浉河区“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基地”等。

  孙鑫:深耕坡地收“黄金”

  □孙鑫 口述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整理

  初夏时节,地处小秦岭的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连翘种植基地内,1000亩连翘郁郁葱葱,树枝上的果实已长至成果的80%大小。34岁的孙鑫站在基地内,望着长势喜人的连翘,想到一个多月后将迎来丰收季,心情一片大好。

  7年间,凭着对农业、家乡和乡亲的热爱,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孙鑫在家乡土地上深耕连翘产业,尝到劳动的甜蜜。返乡创业有何感触?下面是他的自述——

  我打小在灵宝市的农村长大,在郑州上大学。

  2012年,我从郑州大学金融系毕业后到甘肃省酒泉钢铁集团工作。按说,来自普通农家的我能够拥有一份省属国企的稳定工作已属不错,可总放不下远方的家乡。2015年,我不顾家人亲戚反对,回到家乡准备创业。他们都认为我大学白上了,说我辛辛苦苦考大学,最后还是回到了农村。

  我在家乡考察项目时发现,村民每年夏季都上山捋连翘,捋下连翘拿到山下就卖成了钱,一天能挣二三百块钱。连翘是大宗中药材,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大。

  种植连翘是个机会!于是我立刻查阅连翘种植的相关资料,发现连翘基本上都是野生,国家认定的中药材连翘新品种数量为零,这就说明这个领域竞争者很少,而且连翘种植管理简单,资金投入少。

  为了研究掌握连翘的第一手资料,我独自爬过几十个山头,去观察野生连翘的生长情况,经常和家人在周边查看各个区域连翘的异同点……有一次,我和妻子一同骑着摩托车调研野生连翘生长情况,山路崎岖翻了车,两人都受了伤,现在妻子的腿上还留有疤痕。

  好在项目慢慢有了起色。几年后,我种植的连翘开花结果,产出的经济效益相当好。我在灵宝市建成千亩连翘种植示范和品种选育快繁基地,集连翘种植与品种选育、快繁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我也加大了科研力度,先后与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展连翘种业创新,目前已选育了2大系列15个优良品种,使药用连翘的开花坐果率从野生的平均10%提高到80%以上。

  在抖音平台上,我注册了“大美连翘”抖音号。农忙时节我一边在基地劳动,一边发布一些关于连翘的视频,或者通过直播向粉丝介绍连翘的价值、管理技术等,深受粉丝喜欢。

  如今,我的连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除了自己种植连翘350亩外,还带动周边以及省外多个地区发展连翘种植3000余亩,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今后我将根据连翘种植户发展情况,继续采用“公司+农户”形式,打造连翘品牌,降低连翘生产成本,用研发的技术更好地服务广大连翘种植户。

  我的目标是打造全国连翘产业中心和研究高地,建成全国连翘育种中心和集散中心,从而为家乡转型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振坤:创业不要轻言放弃

  □刘振坤 口述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整理

  我200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毕业后在乌鲁木齐找了份工作,初入社会,不安现状,这份工作仅干一年,就辞职了。

  我决定自己创业,从小事做起,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差距很大。我先后在新疆摆过地摊,开过小店,和女友一起到她伊犁老家承包土地种过药材,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和许多初次创业者结局一样,我经历了多次失败。

  前后折腾几年,不仅赔光父母的全部积蓄,还欠下近10万元债务。

  2010年,由于父母年迈、身体不好等原因,身为独子的我决定从新疆回到河南,妻子也支持我的想法。接下来的两年多,我先后在郑州卖过玉器,开过早点店,但都没什么起色。

  2014年初,父亲因病去世,老家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只剩下年迈的母亲。把母亲接到郑州吧,以自己当时的情况不现实。我们夫妻俩经过深思熟虑,大胆地做出了返乡创业的决定,因为这样也能同时照顾年迈的母亲。

  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创业这条艰难漫长的道路也开始了崭新的篇章。返乡后,我感到机会来了:一是之前我在新疆积累了承包土地和种植药材的经验,二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我判断特色农业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从特色种植入手必将大有作为。

  下定决心后,经过市场考察,我随即承包100亩土地,决定种植中药材。当年便种了蒲公英、丹参、板蓝根等,尽管做足了各种思想准备,之前也积累了种植药材的经验,但还是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杂草疯长。由于老家土壤和新疆土壤有别,加上对老家土地特性掌握不足,药材出苗后,杂草疯长,由于不能使用除草剂,全靠人工拔,工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草问题解决后,随之而来的是干旱。为此,我带领工人不分昼夜给田地浇水,累了躺地上,醒了接着干。

  不知有多少次,夜里风雨要来,我们夫妻俩半夜就爬起来,开着拖拉机往地里跑,一直干到天亮。

  药材收获后,我多次带着样品到处找销路。年底给不起人家租地钱的时候,人家堵着家门口要。最难的时候,连女儿的奶粉钱都没有。老母亲为此不知流了多少泪。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最清楚。艰难时自己痛哭过,许多亲朋劝我放弃,但我始终咬牙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摸爬滚打,事业终于有了起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也打开了市场销路,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也扩大到300亩,对外推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来自全国各地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但这只是个开始,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也随之而来。2018年,随着人们对蒲公英功效的不断认识,蒲公英茶悄然流行起来。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我在家乡兴业办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看到机会的我,决定注册公司,生产加工蒲公英茶。于是我立刻行动起来,找场地,建车间,购设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当年8月,企业顺利投产。当年9月,我带着产品参加深圳国际茶业博览会,产品一经展出,便被抢购一空。这大大增强了我朝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近几年来,通过产品不断升级和销路不断拓展,我们的蒲公英茶销售额也随之猛增。

  我的创业经验告诉我:创业需要毅力,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在失败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历练自己,多次失败之后就是成功。

  策划:魏剑 统筹:芦瑞 白全贵 郭海方

(责编:霍亚平、黄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郑州800吨新鲜蔬菜驰援上海
  • 河南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将统一"换装"
  • 信阳万亩茶山披绿装 毛尖采摘正当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