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奋勇争先这一年(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丁新伟
2022年05月12日08:06 | 来源:河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奋勇争先这一年(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本报编辑部

  重要节点,标注时间的分量,确立前行的坐标。

  一年前的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看望移民群众、了解特色产业发展、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守的是人民的心”,字字铿锵重千钧。适逢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百年华诞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深情牵挂,对生态建设念兹在兹,对河南发展关心厚望,让亿万中原儿女备受鼓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亲临视察河南,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寄予我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之路上阔步前进。

  护好清碧的水

  时值初夏,万物繁盛。站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东岸的陶岔渠首,只见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一渠清水逶迤北上。江水碧透,波光粼粼,岸边月季花争相开放,绿树红花,生机盎然。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他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一渠出,人心安。从大禹治水定九州到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再到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水运国运始终紧密相连,治国治水交相辉映。蜿蜒千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保障亿万民众饮水的安全线,是复苏万千河湖的生态线,更是畅通南北经济的生命线。

  清渠北上,中原儿女无私奉献。新郑市郭店镇新李营村,2010年8月21日由淅川县上集镇新李营村搬迁至此。除了延续原来的村名,村民们还会用另一种方式回味那割不断的乡愁——每年8月21日,大家都不约而同聚向村广场,一起观看当年录制的搬迁视频,这已成村民怀念故乡的新民俗。

  历史长河漫漫,总有人灿若星辰。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到“一泓清水送京津”梦想成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几十万移民群众为了库区建设和水质保护,“舍小家、顾大家”,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动人史诗。

  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产业帮扶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如今的移民村洋溢着生机活力,涌动着发展热潮。他乡成故乡,曾经如种子一样散落各地的移民,如今已在新家园长成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天河圆梦,河南上下倾力支持。以洪涝灾害防御为重点保工程安全,以调蓄水库建设为重点保供水安全,以库区水源保护为重点保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持续保持Ⅱ类以上水质,供水能力和水质安全稳步提升;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通过立法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协同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水源地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带建设等重大工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上,河南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当仁不让。

  润物无声,中原大地山青水绿。自2007年以来,我省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2平方公里,水源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整体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我省受水区域河湖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修复,地下水位提升,绿地面积增加,一幅美丽生态新画卷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输送水源的“水龙头”,也是连通自然的“生态网”,人工天河绵延千里,润泽大地。孟夏草木长,站在郑州市花园口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沿黄生态廊道青翠欲滴,满眼生机盎然,偶有几只水鸟倏然一跃,在空中自由翱翔。目前,郑汴洛沿黄生态廊道道路已全线贯通,串起黄河滩地公园等一批景点,如同一串珍珠,蜿蜒排列开来。

  一渠水,一张网;一条线,一片绿。一年来,河南牢记领袖嘱托,实干笃行,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中,让蓝天白云成常态,“朝霞晚霞归去来”走入生活,绘就人水和谐的壮美画卷。

  江河水脉重新流动、重新组合,交相辉映于中国腹地。绿色发展的律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浑然凝结于中原大地澎湃激越的复兴梦想。

  端好中国的碗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无不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贸易摩擦和地区冲突扰乱国际形势,进一步凸显粮食安全的基础核心地位。

  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于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来说,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河南当仁不让的重大使命。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陶岔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河南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展现河南担当。

  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一年来,河南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拼经验、拼气力转向拼智力、拼技术、拼管理。如今的田野里,90后在地头轻点手机,智能灌溉、农用直升机等“硬核装备”一应俱全,麦田里的“后浪”们把粮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2021年9月2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为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重大技术攻关,再到突破性品种培育,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汇聚南北方、覆盖粮蔬果、贯通产学研的种业创新链条,打造现代种业强省,“种”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中国人的饭碗里将盛更多的河南粮。

  树立大食物观,河南强化粮食产业“三链同构”,延长食品产业链,实现“产得多”向“买得好”转身,促进种业、粮食、食品聚合发展,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信阳毛尖、温县山药,到西峡香菇、卫龙辣条,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农产品品牌,托起河南食品生产“稳稳的幸福”。

  谋划乡村振兴这项“事业”。独山脚下,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捆捆艾草被去粗取精,产业链“一条龙”让中医药实现从“草”到“宝”的华丽转身,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引擎。

  一年来,我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多彩农业之路,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根基深扎泥土,枝叶沐浴阳光,乡村振兴这棵大树就一定会枝繁叶茂。

  产业旺,乡村兴。一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正在河南上演——路通了,街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景色美了,风气正了,老乡脸上笑意洋洋;腰包鼓了,底气足了,家家户户都守望自己的“小确幸”……历史在纸面上书写,也在广袤沃野上翻腾。

  做好共同富裕这篇“文章”。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直播间里的农民主播应答如流,为各路网友“带货”;九重镇张河村,软籽石榴产业红火可人,当地村民腰包越来越鼓;辉县市常村镇仓房村,座座香菇大棚比肩而立,订单纷至沓来……

  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壮大集体经济是重要途径。秉持“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思路,催生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村,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河南中气十足。

  县域强,中原兴。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共同富裕才能“起高峰”。长垣市的起重、临颍县的休闲食品、睢县的制鞋、民权县的制冷、鄢陵县的花木……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形成了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找对路子、唱准调子,就能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按下共同富裕的“快进键”。

  笑扶岩石看飞泉,流水只向大海翻。牢记嘱托、不辱使命,黄河之畔的中原大地,正以愈加雄健的姿态,焕发出日新月异的活力。

  守好人民的心

  初夏五月,阳光洒满邹新曾的农家小院。“儿子农家乐办得有声有色,儿媳电商直播收入可观,孙女考入心仪大学,孙子有望考取不错的大学……”69岁的邹新曾细数着一年来自家的可喜变化,笑得合不拢嘴,“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

  一年前的那个美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移民群众的牵挂,走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走进邹新曾家的小院,与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谈变化。

  2021年,恰逢“十四五”开局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现代化河南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一年来,河南牢记领袖嘱托,以百姓心为心,为实现“两个确保”顽强拼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奋斗,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见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书写奋进新时代的河南答卷。

  千军万马澎湃“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河南雄心万丈、周密布局。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对战略实施的领导,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一批省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高标准建设中原龙子湖智慧岛,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扎实行动。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超过6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33%、28%。今年一季度,企业研发费用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产品及相关投资增长较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中原大地“第一动力”激荡澎湃,正向着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勇毅前行。

  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项目为王”,自2021年7月起,每个季度一期的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已滚动进行至第四期,“项目为王”导向鲜明,通过抓项目来促进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动能。四期“三个一批”共签约、开工和投产4000多个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提升,中原大地奋勇争先的号角日益嘹亮。实施“万人助万企”,把惠企纾困作为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着力点,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既涉及阶段性惠企举措,也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2021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9万个,新增减税降费255亿元,经济稳定恢复。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主要指标增速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或高于全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总体实现“开门红”的预期目标。

  千帆竞发抢抓战略机遇。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路”正式启动;河南中欧班列统一命名为“中豫号”,河南“钢铁驼队”全新“团跑”……立足交通区位优势,发力枢纽经济,推动“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能级,高水平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开放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去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郑州都市圈从“1+4”扩容到“1+8”,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实施县域放权赋能、财政直管和“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在全省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越来越强。

  千丝万缕心系民生民情。春节后,我省第一时间发布了2022年10件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其中4个“老面孔”、6个“新成员”。无论清单如何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出发点始终不变,让人民满意、用实绩说话的标准始终不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承诺始终不变。

  灾后重建中,水利设施更完善、房屋更坚固,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更能承载“诗和远方”;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细致,关爱引导更加人性化;落实“双减”举措,家长们少了焦虑烦忧,孩子们多了学习快乐……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千锤百炼锻造能力作风。对河南而言,过去365天极不平凡。错综复杂外部因素冲击之下,特大灾情叠加多轮疫情,发展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难以磨灭的考验和洗礼。

  “7·20”特大暴雨中,新密市民警杨旭恒勇救51名群众却被洪水冲走,凭借顽强毅力和过硬素质成功自救;管理着30多个小区的商丘市睢阳区金世纪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卫东,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早已习惯了“朝六晚七”的工作常态……“7·20”特大暴雨中,376万名党员、18.8万个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苦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一轮轮疫情防控中,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在坚守中彰显一肩担当,践行“一句誓言、一生作答”,树立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16位省级领导征集分管领域重大问题63项,形成省级层面重大问题清单,带动市级层面梳理形成重大问题清单374项,以上率下做示范。积极推进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常态化,造就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开展强基固本三年行动,大抓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减负,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以理想信念铸魂立心,以组织建设夯基固本,以自我革命壮骨强筋,挺起担当的铁肩膀,练就成事的真本领。

  独山脚下的南阳月季博览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10个色系的2000多种月季正次第绽放,犹如一张张笑颜。百年古桩、一树多花,姹紫嫣红、绿盖叠翠,一派生机勃勃。

  锦簇花团,仿佛仍在回味着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摇曳身姿,似在品味幸福生活,眺望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策划:董 林 刘雅鸣

  统筹:张学文

  执笔:李 兵 薛世君

  丁新伟 悦连城

(责编:黄莎、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郑州800吨新鲜蔬菜驰援上海
  • 河南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将统一"换装"
  • 信阳万亩茶山披绿装 毛尖采摘正当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