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何处去(农村环境整治进行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观察之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农村垃圾治理是乡村建设的“老大难”,如何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4月15日,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夏庄村,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放可腐烂垃圾,一个用来放不可腐烂垃圾。农户把生活垃圾按照能否腐烂初次分类,这是夏庄村实行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的第一步。
农户初分后,就该垃圾分拣员张林忙活了。保洁员把分类后的垃圾运送至村垃圾分类中心,可腐烂垃圾直接进入堆肥池沤肥,不可腐烂垃圾由张林按照能否回收进行二次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不可回收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特殊处理。
靠着垃圾分拣,张林除了种地收益外,每月还有20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美滋滋。
农户也得到了收益。“过去的垃圾都是一倒了之,现在农户初分可以获得绿色积分兑换奖品或在乡村驿站荷园超市兑换洗衣液、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村民积极性可高了。”夏庄村党支部书记海国建感叹道。
以夏庄村为例,农村生活垃圾由原来的平均日产8吨左右减至1.6吨左右,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80%。如今,洛阳实施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的村庄1506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4%。
“‘二次四分法’通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在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的现象。”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表示,“二次四分法”之所以运行顺畅,在于调动了农户、保洁员、垃圾分拣员各个环节的积极性。
农村垃圾治理绕不开“钱”的话题。村里的保洁队伍、垃圾收集站,镇上的垃圾转运站,县里的垃圾转运车、处理场……哪一样在农村都是从零起步,费用巨大。
如何破解“谁来买单”难题?仅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多元化筹资模式势在必行。
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等乡镇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建立人均5元的环境整治基金,五里桥镇稻田村等村组每人每月收取3-5元垃圾处理费,聘请保洁员开展清运工作;
驻马店市确山县采取“财政投资一部分、镇村筹措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的筹资模式,已累计投入资金3200万元;
洛阳市推广“1元卫生收费模式”,引导村民出资投工投劳,自觉参与监督管理维护。
农村垃圾治理藏着辩证法。垃圾分类可以实现源头减量,通过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增加效益,实现“美丽重生”。
在兰考,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收集后,经中转站压缩后运送至光大环保能源(兰考)有限公司焚烧发电。每吨垃圾的发电量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多月的用电量。
垃圾焚烧发电补充电能,焚烧后的废渣也是“宝”。除了可以提取出铁、铝等金属,剩余的废渣也能作为建筑用砖的材料,大街小巷铺设的行道砖很多都是废渣制成的。
《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推动园区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十四五”期间,各地规划布局的静脉产业园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运,累计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万吨/日。
农村垃圾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既要调动群众积极性,让他们自发、自愿参与进来,实现源头减量,更要发挥政府作用,给垃圾找个去处,让垃圾变废为宝。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垃圾堆(带)约217万处,群众对村庄环境满意度达到85%。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