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淅川:精心编织养老“关爱网”

2021年12月02日10:38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冬日暖阳照耀下,有的老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有的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惬意的休闲健身,还有的在一起吹唢呐、拉二胡……日前,笔者在淅川县毛堂乡敬老院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

据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场景在淅川随处可见。

近年来,淅川县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探索多种模式让老人“老有所养”。连日来,笔者深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敬老院等地走访调查,看老人们的养老生活、听老人们的养老故事,探寻淅川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住得舒心,儿女放心

一大早,商圣街道康乐怡养中心,206室的王桂芝老人正神态安详地坐在窗边打毛衣。整洁宽敞的房间内,床、沙发椅、衣柜、桌子、空调等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里有马桶、扶手、防滑垫……所有设施配备都围绕老人的需求设计。

王桂芝今年71岁,儿子在南阳上班,女儿嫁去了湖北。退休后她一直在县城带孙子,去年孙子上高中住校了,家里常常只有她一个人。“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同万千“空巢老人”一样,王桂芝的晚年生活充满无奈: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业,也不可能整天陪着你。“一个人不知道吃什么,经常就是煮点面条随便对付一下。周末儿子一家回来就多炒几个菜,他们一走,我就要吃两三天剩菜。”今年年初,她去了女儿家,过完春节,女儿女婿都去上班了,又剩下她一个人。

今年5月,从湖北回来后,在外甥女的介绍下,王桂芝到淅川县康乐怡养中心试住了10天。“这里环境干净,吃住都很舒心,关键是有人陪伴、照顾。”试住结束后,王桂芝舍不得离开,在和家人商量后,选择常住这里。据悉,该怡养中心目前有60多位老人在此生活,中心设置了按摩理疗室、书画网络室、理发室、洗衣房、茶水间等。

“一个月1800元,我住得舒心,儿女也放心。”如今,王桂芝每天上午散步、唱歌、织毛衣,下午和其他老人一起玩棋牌,傍晚再出去走一走,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前段时间她生病了,有工作人员陪着上医院,住院期间,每天食堂都会把饭菜送到病床前,这令她十分感动。

“像康乐怡养中心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淅川县已投运的有38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分类施策和需求导向,根据养老对象和市场需求,已建立高端养老、普惠养老、兜底养老等层次多元的养老服务机构76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3个。

今年以来,为聚焦社区养老,画好城市养老“服务圈”,全县16个城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个大型闲置国有资产被流转用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初步建成15分钟“为老服务圈”。

医养结合,保障健康

在淅川县人民医院背后的安康颐养家园里,一对老年夫妻正依靠在一起晒太阳。躺椅里的叫杨连珍,今年72岁,旁边是她的老伴宋建业,76岁。他们面前的小花园里,牵牛花藤上开了七八个花苞,粉色的海棠全部开了,这些都是老人闲来无事种的。

眼前如此岁月静好,而一年半以前,二老的日子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女儿远在浙江,儿子在北京上班,杨连珍心脏三级衰竭,长期服药,生活难以自理。“我在家躺了5个月没下过楼,老伴76岁了,每天要上下楼梯买菜做饭,还要帮我端屎端尿,累得话都不想说。”杨连珍说,每次老伴出去,留她一个人不放心,就将家里的门打开,她要是想上厕所,就喊下面的门卫大姐上来帮忙。

去年年底的一个深夜,杨连珍心脏病突然发作,情况危急,宋建业赶紧打急救电话,却被告知救护车正在外面出诊,要等20分钟。“当时我呼吸急促,浑身发抖,深更半夜又找不到人帮忙,简直急坏了,76岁的老伴说要背我去医院。”杨连珍说,当时真的太无助,他们住在老旧小区,年轻人少,租住户又多不认识,最后还是叫了一个熟悉的出租车司机,上楼来把她背下楼送到了医院。

今年4月,得知安康颐养家园开业后,两位老人一起搬了进来。“我再也不用担心半夜发病了。”杨连珍觉得背靠医院养老,让她这个“长期病号”更有安全感。在这里,入住老人在康复护理、疾病治疗、健康体检等方面都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每个老人有指定的专科医生定期查房,每日的体温、血压、心率都会记录在案,汇总成电子健康档案。

9月14日夜里,宋建业突然心脏房颤,杨连珍在房间里按钮呼救,3分钟后急诊科医生上门抢救,7分钟后人就被送进了住院大楼治疗……“要是在家里发病,我们两个老人一点办法都没有。”杨连珍说,住在这里,一人一个月1860元,她一人的退休金便足够支付两个人的养老费用。医养结合,让她和老伴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从开始起不来床到坐轮椅,今年国庆节,我还上台唱了一首歌。”

“在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多病共存的当下,社会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上升。”淅川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淅川县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6个,主要分三种类型:养老机构引入医疗团队、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医疗服务延伸到养老机构。安康颐养家园正是第一种,是民办医疗机构通过“民办公助”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目前,该院已入住老人135名,入住率78.4%。

同时,淅川县卫健、民政部门加强合作,协调乡镇卫生院与乡镇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定期派遣医生到敬老院开展医疗巡诊、防疫宣传、送药送医、健康体检、慢病指导等服务,为敬老院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健康管理档案,为入住老人提供精准化医疗服务。

集中安置,供养无忧

“你看,这是他们昨天送来的新鞋子,我都穿上了。”在淅川县上集敬老院,74岁的徐春凤老人向笔者展示脚上的新鞋子。重阳节前,不少社会人士到敬老院送来慰问品,徐春凤收到了新的毛衣和秋衣秋裤套装,她刚清洗了一遍,晾晒在房间阳台上。她的房间在二楼,是带独立卫生间的双人间,房间里有电视、衣柜、桌椅等。

12年前,徐春凤和7岁的小孙女在淅川县上集镇的北岗山上相依为命。徐春凤说,以前每个月靠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更加困难,她便被安排住进了敬老院。

住进来,她也闲不住,常常去食堂帮忙择菜,去花园帮忙除草,后来又参加了很多老年活动,过年过节时还去参加合唱表演。这些在她以前的人生里,都是没有过的经历。

“我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没想到老了还能‘享福’。”徐春凤红着眼眶说,这里不仅住宿条件好,伙食也很好,连洗衣粉都是敬老院发的,自己不出一分钱,每个月敬老院还会给她发点零用钱。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于像徐春凤一样的弱势群体,这8个字的含义更为具体。据统计,淅川县现有特困老人1897名。对这部分老人,淅川县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将特别困难的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集中安置,供养费用由政府买单。

近年来,淅川县探索失能老人集中供养“五化联动”模式,聚焦兜底保障,织好农村养老“关爱网”。目前,淅川县17个乡镇(街道办)在镇、村、组三级阵地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点,配备休闲室、理发角、棋牌室、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老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17个、分中心136个、服务点499个。(淅川县委宣传部 石雪帆 李雪山供稿)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