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建“非遗”技艺:传承400多年,72道工艺,制作出“纸中丝绸”
编者按:
日前,第44届世遗大会在福州落幕,不久后,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此,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探访福建非遗技艺系列报道,展示福建历经代代传承与发展的非遗技艺,以助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
晒竹丝。其原料以嫩竹为主,一般是在农历正月伐竹,此时的嫩竹还没长叶,纸浆丰富。原材料采伐晒干后,用石灰水发酵,两三个月后捞出洗净晒干。罗道荣摄
连史纸是一种高级竹制手工纸,纸质洁白、薄而均匀、防热耐久,也因其耐久性的优良品质,素有“寿纸千年”之称。
400多年前,青山绿水、毛竹资源丰富的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遍布造纸厂,当地产出的连史纸是全国五大手工纸之一,被誉为“纸中丝绸”,更有“民间国宝”之称。如今,“连史纸”制作技艺成为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史纸是‘竹丝天然漂白工艺’与高超的‘捞纸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明清时代的纸中珍品。”连史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金坤表示,清末鼎盛时期,姑田镇当地有480个纸槽,上万人从事造纸行业。这里出产的连史纸,曾数百年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连史纸”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
一起走进福建省连城县,探访迄今已传承400多年的“连史纸”制作工艺。
晒干后的竹丝用石灰水发酵,两三个月后捞出洗净晒干,然后用清水泡,去除杂质,晒干,舂细。罗道荣摄
然后把舂细了的竹丝放入准备好的池子里搅拌均匀,经过滤网将泥浆排净后,加入一种叫滑根水的植物液体(起凝固作用),便成为造纸的纸浆了。罗道荣摄
抄纸的工具是一件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用抄纸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荡,滤掉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就是一张纸了。罗道荣摄
抄纸的过程还有好几道工序。罗道荣摄
工人在抄纸。罗道荣摄
工人在抄纸。罗道荣摄
抄纸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工人一般需要积累10年左右的经验才能到达要求。罗道荣摄
叠纸的时候还需要小心翼翼,要将边缘对齐码好。罗道荣摄
帘子滤掉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就是一张纸。罗道荣摄
松纸是另一道关键工序,即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坯分页。罗道荣摄
分页好的纸湿度大还要贴在烤版上烤干然后再一张张叠好。罗道荣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