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石窟首次联展:文脉承千年 大河一线牵

2020年10月26日08:05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郭歌

  大漠飞沙里,赫赫敦煌飞天漫舞;塞上关隘旁,巍巍云冈“真容巨壮”;青山叠嶂间,泱泱龙门千龛密布。

  当敦煌与云冈“携手”,沿着“丝绸之路”的轨迹,顺着黄河奔流的潮涌,奔赴古都与龙门“邂逅”。

  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之际,“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在洛阳博物馆盛大展出,集中展现中华文明的结晶和文化融合的硕果,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丰富、开放包容的永恒魅力。

  三大石窟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联展,但遥望中华大地,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所在之地,实则早已在“丝绸之路”与“沿黄九省(区)”的脉络中相遇。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枢纽,见证了这条千年商贸之路的沧桑岁月;大同,1600年前作为北魏都城,是南北朝“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2000年前,班超率36人在这里重开东方古“丝绸之路”。

  黄河流经甘肃,自偏关龙口进入山西,一路南下至河南,用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三大石窟紧密环绕。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伴随着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时代价值挖掘的不断深入,中国石窟文化将成为黄河文化中的品牌与亮点,与之共生发展。

  千年文化聚河洛,观此胜于读古书。三大联展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文物展陈和文化交流形式,这片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的石窟群才得以穿越时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风民俗、书画艺术等历史得以见证,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辨、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思想得以传承。

  10月25日,洛阳博物馆,人头攒动。记者与参观者一道,追随讲解员的脚步,一同了解褒衣博带、潇洒飘逸的“北魏风格”,领会体躯丰腴、典雅端丽的“大唐风范”;欣赏利用群山晶石、溪流砂金所制颜料描绘的塞上丹青,领略上承汉隶遗韵,下启唐楷新风的“龙门二十品”;古希腊爱奥式柱头与古印度覆钵式塔的存在让人“魂穿”西方,驼铃古道丝绸路上,犹望九色鹿的灵动与胡旋舞的飞扬……

  文化以交流为胜业,以互鉴烛照发展。三大石窟联展集中国石窟文化之大成,是丝路文化中东西方文明聚同化异的历史见证,是黄河文化中包容并蓄、一脉相承的现代表达。

  读书,三大石窟共同存在于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里;行路,从龙门石窟出发,经云冈石窟到达敦煌石窟,需穿越近3000公里。而今天,在洛阳博物馆即可饱览中国石窟之大成。是什么促成了这次三大石窟联展?

  “是数字化带来的这种可能性。”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说。敦煌的飞天从墙壁“飞”到洛阳,龙门古阳洞从崖壁“飞”到了博物馆,云冈20窟的大佛通过VR肉眼可见。前不久,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成功召开,给予中国石窟文化数字化生存更多的可能。

  千年风化与破坏,给石窟留下无尽斑驳和遗憾,复制敦煌莫高窟第3窟需要10位以上画师耗费8—10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敦煌莫高窟时强调,“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指针拨向新时代,利用高科技数字化手段与时间赛跑,大数据、3D打印、数字修复、VR展示的应用,让文物信息得以留存,让缺损文物得以复原,让流失文物得以回归,让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全球,向世界展现千年凝聚的中华文化瑰宝。

  “在龙门石窟申遗成功20周年之际举办三大石窟艺术联展,对打造黄河流域中国石窟文化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在参观联展时表示,要把石窟寺保护好,把中华文化传承好,让中国石窟文化与黄河共同奔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责编:辛静、杨晓娜)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