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文化节临近,开封市景区花团锦簇,喜迎八方宾朋。全媒体记者李俊生10月13日摄
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
蒸汽小火车、众咖小丑秀、狂欢大巡游、梦幻泡沫秀、童话情景剧、神奇新农业……在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市民、游客“遛娃”有了好去处。开封市黄河生态游、乡村度假游、都市休闲游持续火爆,旅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综合服务明显提升,文旅融合之路成效凸显。
开封市的文旅融合之路,早在上世纪就已初现端倪。上世纪90年代,开封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996年,开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995—2010年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旅游带动”战略。2006年,开封再次提出“实现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的跨越”。2011年8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出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从“旅游带动”到“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再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开封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顶层设计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协同发展的规划体系。“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为开封文旅融合提供了强大合力和行动指南。
2012年,开封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开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定位、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打造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新模式、新机制、新举措,从而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繁荣的文化发展格局。
2018年7月,开封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开封要以文化驱动带动消费型城市发展,以文化驱动力建设中原现代服务业之都,让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9年以来,随着文旅融合进程加快,开封在国家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围绕古城保护和开发这篇大文章,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系统规划为支撑,建立健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十个一”推进机制,一把手工程一以贯之、古城保护一以贯之、建水系重生态一以贯之、保护修缮城墙一以贯之、做强宋文化品牌一以贯之,引领构筑“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日日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景城一体全域发展大格局,为未来发展赢得底气和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资源是可持续的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开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底蕴所在。如何塑造开封品牌?开封坚持项目优先,盘活文旅资源,做强产业支撑,不仅让开封“亮”起来、“活”起来,更“燃”起来、“热”起来。
从2013年开始,开封相继推出一大批文化项目,形成了新的文旅模块。2019年,开封抢抓文旅机构整合和产业融合机遇,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效率年”活动,高位推进、大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重点谋划涵盖文化场馆、文物遗址考古、景区改扩建、研学旅游等8大类25个文旅项目,加大对城墙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先后完成了26项专题规划和19个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 2020年,开封以黄河文化传承、“三条文化带”打造、文化遗产保护、文旅景区提升等为重点,谋划确定33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829.2亿,同比增长9.45%,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文旅行业经历了极不寻常的严冬。为应对疫情、纾解企业困难,我市陆续出台了《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开封市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开封市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及《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落实兑现“文旅30条”政策的决定》,加快促进文旅产业复苏和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品味古都开封,最不能忽视的是夜色下的开封。近年来,开封全力打造独有的“夜游经济”,丰富多彩的夜游项目不断推出,在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的同时实现文化旅游的集聚发展。今年7月,开封确立了“开封夜之景”“开封夜之河”“开封夜之声”“开封夜之味”“开封夜之集”“开封夜之秀”“开封夜之光”“开封夜之梦”八大夜游主题活动,发布了《“夜开封·欢乐宋”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精品线路及消费指南》,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旅融合如何再“加速”?我市将以黄河文化为引领,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在挖掘时代价值上做文章,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结合科技、创意、资本等新要素手段,将文化和旅游从“深度融合”向“全域融合”推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旅精品项目,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开封,不仅跟得上文旅融合潮流,更期待做文化旅游发展引领者,走向更诗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