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暑期是休假高峰期。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人只能“望假兴叹”。
深圳市前不久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强制休假”制度,引发公众热议。“强制休假”看上去很美,但是究竟能不能落地?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深圳明确“强制休假”
1
《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六十六条“强制休假”制度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为什么要把“强制休假”着重列出呢?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是为了将这些好的做法固化下来。条例参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健康立法。
2
我国早已提出带薪休假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劳动法已经对劳动者休假权有了明确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更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职工的年休假天数进行了具体规定,但带薪休假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行业默认“996”(上班时间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工作强度大。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996”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对于八成白领来说,加班是常态,从不加班的白领仅占18.05%,超七成白领加班没有加班补贴。
3
“强制休假”落地有三难
“强制休假”看上去很美,但究竟能否落地呢?
——员工很欢迎,但担心难落地。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小郑告诉记者,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强制执行,我变相强制加班。公司领导可通过手机和邮箱远程指挥员工在家里加班。
——企业有压力。
杭州上上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CEO张翰奇表示,如果“强制休假”制度不允许长时间加班,员工平均每人减去的工作时长都会作为成本转嫁到企业身上。对一些初创型企业来说,压力会比较大。
——监管有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对“强制休假”规定,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囿于人力,很难对数量众多的企业进行主动监督;同时,这些机构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企业的实际困难。
建议:刚性制度仍需柔性治理
业内专家认为,保障职工休假权,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情况不一样,推行“强制休假”制度,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不断探索完善,柔性治理。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深圳提出“强制休假”制度,立法的出发点很好,建议接下来认真研究制定的条例是否具备可行性、执法成本有多大等。如果企业不执行,到底怎么去惩戒,相关部门也应推出相应细则,来维护法律的权威。
专家建议,在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上,有关部门应少一些口头上的“强制”,对企业多一些实实在在的鼓励,降低企业、个人的社保成本。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