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文化大集解碼鄉村振興

春和景明萬物生,文化盛宴醉棗朱。3月30日至31日,以“傳承文明擁抱春天”為主題的尉氏縣棗朱村第三屆文化大集熱鬧開場。這場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駐村工作隊統籌策劃的文化盛會,通過"非遺展演+民俗體驗+文創市集"的立體呈現,為清明時節的鄉村注入別樣生機。
大集現場人頭攢動,30余支文化合作社隊伍輪番獻藝。盤鼓戰鼓聲震雲霄,廣場舞韻律飛揚,豫劇《南陽關》《三哭殿》選段引得戲迷連連叫好。廣場舞和嗩吶擂台賽上,來自各鄉鎮的廣場舞、嗩吶愛好者以曲會友,曲聲悠揚伴著喝彩聲在春風中蕩漾。非遺展區前摩肩接踵,21項省市級非遺項目集體亮相:汴繡的精美細膩、郭潘王木雕的憨態可掬等讓人連連稱贊,在非遺傳承人的介紹和指導下,大家紛紛現場體驗,感受傳統技藝的溫度和魅力。周五牛肉、老北街扣碗、開封醬鴨、老漿豆腐等每一道美食都飽含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宋皇宴白酒讓人領略到了酒文化的優雅與深邃,畫糖人勾起了孩子們的歡笑。更有剪紙、根雕等傳統手工藝現場傳藝。
市集深處飄來陣陣香氣,石磨豆腐坊前排起長隊,剛出鍋的豆面窩窩頭裹著梅菜扣肉的醇香,讓游客在舌尖感受農耕智慧。特色農產品展銷區同樣熱鬧,尉氏金銀花、賈魯河鴨蛋等地標產品通過電商直播走向全國。村道兩旁,孩子們舉著糖人奔跑嬉戲,老人們圍坐品評新編的清明民俗三句半,傳統與現代在此和諧共鳴。
河南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駐棗朱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曉峰介紹,本屆大集創新採用“政府搭台、群眾唱戲、市場運作”模式,既保留了清明踏青的傳統內核,又融入非遺、文創開發等新元素。通過設置惠民演出、技藝體驗、農產品展銷三大板塊,真正實現“文化惠民”到“文化悅民”的升級。
3月31日下午,文化大集在舞蹈《豐收喜洋洋》的音樂聲中漸入尾聲。拎著非遺伴手禮的游客們仍流連忘返。棗朱村的排排小洋樓,文化傳承的種子正隨著春風生根發芽。這場持續兩天的文化盛宴,不僅繪就了鄉村振興的清明上河圖,更奏響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時代強音。
據了解,棗朱第三屆“文化大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駐棗朱村工作隊牽頭,由尉氏縣委宣傳部主辦,縣文廣旅局、縣融媒體中心、縣新尉辦事處、棗朱村委會共同承辦。由尉氏縣文化合作社盤鼓分社、戲曲分社、鼓舞分社和民俗分社協辦。(來源:尉氏縣委宣傳部 作者:孫世杰 石偉 許亞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