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尉氏:鄉村變“香都”玉雕遠名揚 “慢生意”拼出大市場

2025年03月24日16:15 |
小字號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一邊是琳琅滿目的玉雕產品,一邊是底蘊深厚的制香技藝,承載著百年的歷史,憑借著精湛的技巧,讓一個傳統的“慢生意”,逐步闖出聲名遠播的大市場,它就是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蔡庄鎮。

玉雕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勞作。孫世杰攝

3月21日,筆者走進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蔡庄鎮鹿村和香王村,路不見人、家家生產忙是這兩個村給人的直觀印象。在鹿村一村民家的玉雕加工車間裡,周永方正在專注地打磨著手裡的玉器。隨著打磨機快速轉動,他手裡的玉器造型也逐漸形象豐滿起來。

周永方是鹿村人,在村裡從事玉雕加工20多個年頭,薪資也從開始每個月300余元漲到現在的6000余元,日復一日地沉澱讓他的雕琢技藝越來越成熟。

村民周剛從事玉雕制品銷售已有20余年,他告訴筆者:“以前雕的蠢笨,現在雕的十分精巧,而且效益也比較高。這幾年,安徽、徐州的從事玉雕加工的比較多,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上獲得更好的效益,那就看誰的制作精巧細致。2024年,他家的玉雕加工廠實現效益200余萬元。”

鹿村的玉雕加工已有50多年歷史,素有“鹿工”之美稱。作為遠近聞名的玉雕加工村,鹿村現有三分之一的村民、1000余人從事玉雕加工業,產品暢銷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上億元。高峰時期,鹿村村民從事玉雕加工達90%以上,吸納周邊千余名村民來此就業。

行走在鹿村,一排排造型別致的小洋樓門前精雕細琢的石墩、石壁,家中堆放的玉雕石材,家裡展示的挂件、首飾等玉雕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雕刻的主題和風格不僅展現了鹿村村民的藝術追求,更成了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尉氏啟陽玉雕廠負責人周啟陽說:“這幾年玉雕加工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改變思想觀念,變等客上門,為走出去、引進來。多次到北京、南陽、廣州、上海等地邀請客商參觀考察,還外出尋找商會,搞好產品展銷。2024年玉雕制品銷售額不僅一舉突破300萬元大關,還讓鹿村玉雕聲名遠揚。

周啟陽正在興奮地介紹產品。孫世杰攝

玉雕和制香都是慢工出細活的行當。與鹿村一樣,香王村同樣讓制香名揚四方。

沿著尉氏縣道一路南下,臨近香王村,遠遠便看到道路兩側整齊擺放的晾香架子,沿路而設的制香工廠裡時不時飄出淡淡的香氣。

制香車間內忙碌的工人。孫世杰攝

據道光年間沈溎編撰的《尉氏縣志》中記載:張民朋初由山西洪洞遷居雙洎河北岸,為生計制香售賣。移居於此的張氏先祖帶來的祖傳技藝逐步推廣,“香王”村便由此得名,制香歷史距今至少有600余年。香王村又是一個有著優秀歷史沉澱的村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了歷史悠久、地域特色鮮明、獨具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制香產業遺產。

走進開封宋都香業生產車間,攪拌、晾晒、包裝、裝箱……各個環節有條不紊。隨著50余歲的工人張六熟練地將榆樹皮和柏木粉混合投進攪拌機,細長的香條便經傳送帶送至兩名工人面前。返工或晾晒,由工人根據香條的成型情況進行判斷。

張雨池既是村干部,又是開封宋都香業的負責人,還是尉氏縣香王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他從父親手中接下家族制香工藝的傳承棒,至今已有20余年。從開始的手工作坊式制作到如今的機械生產,從傳統線香到衛生香、養生香,他不僅拓展了制香的品類,也開創了自己的制香品牌。

得益於香王村家家制香的悠久傳統和市場的高認可度,張雨池計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研發新的產品品類、拓展市場空間,讓家族傳承“香”飄久遠。

玉雕加工遠銷國外,制香產業雄踞長江以北,然而,玉雕制香的蔡庄鎮並未止步於當前的發展成就。目前,鹿村正規劃建設玉石交易市場,為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打下基礎﹔香王村也計劃成立制香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完善產品質量行業標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下一步,蔡庄鎮將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大力發展玉雕、制香等傳統特色產業,立足本地傳統資源優勢,主動升級優化產業項目,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市場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蔡庄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要世豪興奮地說。(來源:尉氏縣委宣傳部 作者:孫世杰 石偉 許亞斐)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