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實驗室裡顯擔當 精准檢測護安康

2025年03月31日16:33 |
小字號

 近日,鶴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市疾控中心”)傳來喜訊——該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以99.3分的優異成績奪得2024年度國家致病菌識別網質控考核全省第一。

國家致病菌識別網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管理、在全國疾控系統推進部署、以實驗室為基礎的細菌性傳染病監測預警網絡,以網絡化信息平台為依托,採用病原識別、分子分型、基因組溯源等新型調查分析技術,開展細菌性傳染病疫情監測與防控。

在公共衛生領域,檢驗檢測能力是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取得這一成績,無疑是對該實驗室檢驗檢測能力水平的莫大肯定。

近年來,按照鶴壁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在鶴壁市衛生健康委、鶴壁市疾控局堅強領導下,鶴壁市疾控中心以加快實驗室能力建設為核心,通過硬件升級、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精准監測等多維度發力,提高檢測能力和質效,為鶴壁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打造一流檢測平台,煉就傳染病溯源的“火眼金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疾病防控的戰場上,先進的檢測設備就是疾控隊伍的“利器”。近年來,鶴壁市疾控中心以打造一流檢測平台為目標,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建成基因擴增實驗室、流感病毒分離實驗室、寄生虫實驗室、食品檢驗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化實驗室,並配備了基因測序儀、流式細胞儀、飛行時間質譜儀等國內領先設備。

其中,國產基因測序儀作為全省疾控系統首家落地裝機,堪稱傳染病溯源的“火眼金睛”,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鶴壁市系統內唯一飛行時間質譜儀和首台微生物全自動鑒定和藥敏分析儀,則在應對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中展現“快、准、穩”的優勢,可大幅縮短檢測時間,為事件處置贏得寶貴先機。此外,鶴壁市疾控中心還擁有鶴壁市唯一的艾滋病確証實驗室,為艾滋病確診提供了“一錘定音”的技術保障。

突發急性傳染病往往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問題。有了這些尖端設備的支撐,鶴壁疾控隊伍始終沖鋒在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信念更加堅定,用科技力量筑牢傳染病防控的“銅牆鐵壁”,圓滿完成了上級部門交付的各項檢測任務。

從2020年1月鶴壁市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確診,到后期鶴壁市大規模核酸檢測﹔從2021年7月特大洪澇災害后的生活用水檢測和各類傳染病監測,到2025年年初以來諾如病毒、流感病毒、流腦等多起傳染病聚集性疫情的精准防控,這些“硬核”設備不僅是實驗室的鎮室之寶,更是守護鶴壁市人民健康的定海神針。

鶴壁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連續20年通過省實驗室資質認定復查評審,其中微生物實驗室被授予11個專業實驗室稱號,即國家級多病原監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麻疹、流感、手足口、致病菌識別網(網絡)實驗室,省級艾滋病確証、醫療器械備案實驗室,市級瘧疾診斷網絡實驗室、土食源性寄生虫病診斷實驗室、病原微生物關鍵控制點研究重點實驗室。其中,艾滋病確証實驗室連續15年在全國艾滋病國家級實驗室檢驗能力驗証活動中獲優秀稱號。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鶴壁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除了傳染病檢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同樣是重中之重。

作為全省首個承擔國家食源性致病菌專項檢測的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始終堅守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第一線,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微生物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肉雞屠宰加工階段沙門氏菌、彎曲菌污染專項監測”“淡水動物性水產品養殖和銷售加工過程常見弧菌專項監測”等5項專項監測工作,累計完成2000份樣本監測,為食品中致病菌的風險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隨著檢驗檢測能力的全面提升,實驗室承擔的食品風險監測項目數量逐年攀升,監測樣品類別不斷更新,如大眾常見的肉禽、毛豆、水煮花生、爆米花、堅果、水產品、鴨蛋等。為此,理化實驗室新增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同時測定蔬菜及水果中44種農藥殘留、水質新國標乙草胺檢測、滅菌乳中抗生素檢測等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檢測數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此外,鶴壁市疾控中心積極貢獻鶴壁智慧,實驗室多次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體系的修訂工作。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托,理化實驗室參與實驗驗証工作,為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中“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提供了可靠依據﹔在全省率先開展嬰幼兒輔助食品、食用菌、調味品、藻類、水產動物等樣品的形態分析及與“十四五”規劃密切相關的大健康、大衛生、重點監測與營養檢測項目。

憑借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領域的突出貢獻,鶴壁市疾控中心連續多年被省衛生健康委評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先進單位”,其技術領先地位得到廣大同行一致認可,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突破科研創新技術瓶頸,為疾病防控提供強力支撐

科研創新是疾控事業發展的強引擎。近年來,鶴壁市疾控中心搭平台、建機制,聚合力、同攻關,實驗室在科研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鶴壁市、全省乃至國家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鶴壁市疾控中心以農村環境衛生樣品(土壤)為依托,成功將檢測技術與國家改水工程對接,完成國家級培訓班授課及現場帶教工作。“土壤中33種元素同時准確測定的新方法及應用”項目榮獲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填補了河南省土壤中多元素檢測的空白,在全省推廣應用。2020年,“河南省餐飲環節即食食品加工過程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項目獲得河南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23年,“微流控芯片技術在乙肝病毒檢測中的應用研究及評價”項目成功獲得中國乙肝防控科研基金立項。2024年,“呼吸道多病原監測哨點單位對於快速微流控核酸檢測平台的應用研究”等2個項目入選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和鶴壁市科技惠民計劃項目。

此外,流感網絡實驗室成功突破細胞培養、雞胚分離等技術瓶頸,成為鶴壁市唯一掌握流感病毒分離培養技術的實驗室,每年向國家流感中心上送30余株流感毒株,為流感病毒研究和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持。

深化合作,助力成果轉化。鶴壁市疾控中心與鄭州大學、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常態化合作機制,成為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原始創新成果的產出基地。同時,與京東方知微生物、安圖生物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進“POCT微流控平台在新冠病毒及甲乙流病毒核酸聯合檢測的臨床應用”等10項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轉化。2024年,與中國疾控中心合作開展“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見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學監測”項目,闡明了鶴壁市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趨勢,為呼吸道疾病監測預警提供了數據支持。

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激發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源動力”

“早一分鐘把結果檢測出來,就能為防控爭取寶貴時間。”這是筆者3月18日採訪微生物實驗室負責人王茜時,她多次提到的一句話。

微生物實驗室是鶴壁市疾控中心的核心科室,每年承擔大大小小檢測項目過百個、各類檢測樣本達1.15萬份。

實驗室就是特殊的疫情防控戰場,實驗室技術人員就是沖鋒在前的“殺毒”勇士。“當採集的樣本送達實驗室,很多情況下,我們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病菌,這就要靠在日常工作中、在實戰演練中、在培訓競賽中積累的經驗和方法,爭分奪秒、抽絲剝繭,用最快的速度檢測出精准的結果。”王茜說。

鶴壁市疾控中心構建分層分類的培訓體系,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持續提升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每年外派技術人員參加國家、省級業務培訓,把優秀的檢測技術、實驗室管理經驗帶回鶴壁﹔多次邀請國家級、省級專家到鶴,進行艾滋病、寄生虫等疾病檢驗技術培訓指導,使技術人員在方法驗証、實驗室確証、新方法研究、疑難樣品處理等檢驗檢測環節的技能水平大大提升,部分檢測技術在全省遙遙領先。

鶴壁市疾控中心還鼓勵廣大職工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技術比武,通過競賽提升技術素養。近年來,在各類技能競賽中實驗室屢獲佳績,榮獲國家級技能競賽二等獎1項,省級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省級技能標兵稱號2人及市級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展現了疾控實驗室的專業風採,激發了疾控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王帥)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