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固始:點燃“紅色引擎” 激活小區治理“一池春水”

2025年03月28日15:00 |
小字號

3月26日,夜幕降臨,固始縣蓼城街道尚城一品小區的“鄰裡議事廳”內內燈火通明。由縣直單位“雙報到”黨員、物業企業黨員負責人和小區業主黨員代表組成的功能型黨支部,正在這裡召開聯席會議,就小區充電樁安裝問題展開協商。這一幕,是固始縣創新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功能型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業主”五級組織體系的鮮活實例。

固始縣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50萬人。居民業主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人口密度大、治理任務重。面對傳統小區治理中黨組織覆蓋不全、資源整合不足等難題,固始縣充分發揮小區功能型黨支部的紐帶作用,著力擴大黨組織覆蓋范圍,提升治理效能。在街道黨工委的統籌下,按照“應建盡建”原則,在各住宅小區建立功能型黨支部。黨支部3名核心委員,分別由小區業主黨員代表、物業企業黨員負責人和縣直單位“雙報到”黨員代表擔任﹔同時,依據小區規模,吸納業委會黨員、離退休黨員等群體作為成員,構建起“核心固定+動態補充”的組織架構。

為破解人員力量不足的難題,固始縣建立“雙報到”黨員“雙向管理”機制。縣直單位黨員在到社區報到的同時,同步編入小區功能型黨支部,實行“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的雙重管理模式。目前,全縣89個縣直單位的6000余名黨員已到社區報到,其中121名黨員擔任功能型黨支部委員或樓棟黨小組長。在秀水街道岳橋雅居小區,縣建投公司黨員陳禮洪作為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牽頭成功解決了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難題,還帶動12名黨員業主主動認領綠化養護等服務崗位。

陣地建設是開展工作的基礎。固始縣秉持“小、巧、精”原則,利用物業企業的空閑辦公室打造“紅色港灣”,為功能型黨支部開展日常工作、居民協商議事、調解矛盾糾紛等提供陣地支持。與此同時,在6個城市街道,結合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因地制宜建成6個面積超1000平米的“鄰裡中心”,實現城區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為居民業主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鄰裡中心”內設置了老年人活動室、社區小食堂、兒童之家等十多個功能室,致力於打造“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幸福家園。

在唐城美景小區,功能型黨支部每月5日都會開展“居民議事日”活動,這已經成為居民們期待的重要活動。固始縣嚴格落實“一征三議兩公開”制度,設立“鄰裡議事廳”。小區重大事項通過“一征三議兩公開”程序決策,居民也通過“鄰裡議事廳”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此外,固始縣還搭建了小區功能型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議事平台,共同協商小區公共事務。

為提升服務精度,在各個小區組建打造社區工作者、“雙報到”黨員、志願者3支服務隊伍,實現小區治理和便民服務的雙向奔赴。針對社區干部、網格員專業知識不足問題,常態化、精准化開展基本法律知識、消防安全和矛盾調解技巧等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基層干部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於“雙報到”黨員,設置監督指導員、政策宣傳員、環境監管員、矛盾調解員、志願服務員等“五員”崗位,按照“雙報到”黨員工作性質、性格特點,引導黨員認領不同職務,方便黨員結合特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以黨員為引領,組建由小區業主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積極開展各項志願服務。

在功能型黨支部的引領下,固始縣小區治理效能顯著提升,實現物業費收繳率上升、居民投訴率下降。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大幅提高,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黨員帶頭推動鄰裡議事廳、三方議事平台高效運轉,吸引更多業主主動參與基層治理。從“被管理”到“要治理”,打破了傳統物業單一管理模式,形成多方共治的新局面,顯著提升了業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依托“鄰裡中心”開展的各類鄰裡活動,也讓鄰裡關系從“陌生”走向“和睦”,構建起基層治理的新模式。

從“問題樓盤”到“紅色樣板”,固始縣通過功能型黨支部建設,成功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一創新實踐,不僅打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為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固始方案”。(來源:固始縣委宣傳部  作者:何婷 朱黎明)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百年首次!36片甲骨回安陽“探親”
  • 南陽:讓千年藥香飄向世界
  • 跟記者體驗一場麥田裡的國家非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