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守”藝人許煦:非遺文化“剪”出時代芳華

程明輝
2023年06月01日08:36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僅用十余分鐘,許煦就熟練地剪出了《蝶戀花》。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一把剪刀、一張宣紙,在她的巧手下,剪隨心走,心隨意連,手指翻轉之間,山川水流渾然天成,花鳥魚虫栩栩如生,大千世界風雲變幻。

許煦,信陽市文化館國家一級美術師。她視剪紙如生命,四十余年孜孜不倦,斬獲殊榮無數﹔她把傳承當使命,二十余年公益授課,贏得桃李滿園。

許煦受命為國家領導人創作國禮作品《財旺福旺》。受訪人供圖

堅守如一、心無旁騖鑄就工匠精神

小滿甫過,夏意漸濃。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斜洒在工作室時,許煦已完成數幅生肖剪紙作品。這些作品即將作為信陽茶文化節的珍貴禮品送給來自四方的賓朋——喜樂兔活靈活現,富貴馬惟妙惟肖,吉祥羊躍然紙上……

“隻要用心去做,不論是什麼題材都可以剪得精美絕倫。”這是許煦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從晨曦至暮靄,她幾乎片刻未歇。

初涉剪紙始於童年。“第一天上學,美術課本裡的窗花圖案便印在了我的心裡。此后看到鏤空的、美麗的圖案,我都會不自覺地嘗試剪下來。”許煦講述,她每天舞動著剪刀,會把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一次剪不好,兩次﹔兩次剪不好,三次。反復練,天天練,苦練數年,剪刀用壞了一把又一把,直至剪出了人生非凡之路。

二十五歲時,許煦的剪紙生涯出現重大轉折。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她放棄了安穩的工作,前往河南大學進修設計專業,毅然決然踏上了剪紙這條民間藝術之路,將業余愛好變成了終身事業。

經過數月讀帖,在尊重原帖的基礎上,許煦以刀代筆創作《蘭亭序》。受訪人供圖

一紙一故事。為了完成《黃河魂·華夏情》作品,一個月內,她閉門謝客,足不出戶,圍繞黃河文化主題閱讀五十余本有關書籍,反復揣摩勾稿十余次﹔為了挑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她花費半年功夫查閱歷代書法字體用筆規律,逐字逐畫分解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時,她借了一間儲藏室,買了一塊大木板作為工作台,一趴兩個多月,創作出一幅展示中國近代史的長卷《祖國萬象》……

擇一事,終一生。幾十年來,許煦一門心思專注剪紙,一股韌勁剪個不停。通過不斷精進剪紙技藝,藝術根基愈加扎實,藝術造詣不斷升華,榮譽也隨之紛至沓來。其剪紙作品曾四次榮獲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最高獎項“山花獎”,多次榮獲河南省工藝美術最高獎項“金鼎獎”。更讓她感到驕傲的是,其剪紙作品兩次被選為國禮,三次登上中國文藝界春晚。2015年,在上合組織會議上,受命為六國總理剪制肖像﹔2018年,受命為國家領導人准備外事國禮作品。2017年,應中國文聯之邀創作巨幅作品《美滿吉祥》懸挂於人民大會堂,作為國家領導人團拜會的講話背景而大放異彩!

許煦創新剪紙作品《美麗信陽》系列。受訪人供圖

守正創新、去粕留魂方有歷久彌新

衣帶漸寬終不悔,精湛的技藝和豐碩的成果並未讓許煦停止探索的腳步。

在數十年的剪紙創作過程中,通過與同行的深入交流與探討,她堅定地認為,藝術從來都是與時俱進不斷變化發展的,傳承不是對傳統的復制,而是傳承加創新。

工作室也是展覽室,潔白的牆壁上挂滿了許煦的代表作品。其中,不僅有講述傳統文化的巨幅長卷《紅樓夢》,亦有展示創新技藝的特色作品《布茶圖》。《十二生肖》系列剪出了中華民族的吉祥如意,《美麗信陽》系列道出了現代社會的楚風遺韻……在這些作品裡,人文歷史與現代技藝納入她的創作元素,存儲於胸,流淌於剪,躍然於紙。

“剪紙技藝長期植根於民間,創作語言和作品參差不齊,一些作品觀念落后、手法老舊、形象古板、風格保守,當代民間文藝家應深切反思在時代洪流中泥古不化、固步自封的創作理念。”許煦認為,“不僅要深入研究民俗典故,牢牢掌握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還要善於梳理,去粕留魂,打散重組,開辟新語境,才能創作出新時代民眾喜愛的優秀作品。”

在遵循中國剪紙藝術數千年形成的吉語、借喻、象征、諧音等生成方式上,許煦不斷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探索內容、題材和藝術創新,追尋剪紙新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弘揚新時代價值觀,並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藝術風格。

此外,面對一直困擾傳統剪紙藝術作品裝裱難、保存難的問題,許煦苦苦研究十多年,嘗試了很多裝裱形式和方法,自創了一套濕托裝裱剪紙的流程和技巧,大大提高了中國剪紙的保存年限,解決了中國剪紙實物存世困難的問題,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在欣賞了許煦創作的六幅《幽蘭》佳作后,信陽市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趙主明有感而發:“其作品精美靈動,藝術形式新穎獨特,剪紙語言運用合理,能凝鑄傳統根魂,選題貼近時代,立意高雅,滿足當下民眾的審美及情感需求,令人耳目一新。”

通過開展文化志願服務進基層活動,許煦不遺余力地傳播非遺文化。受訪人供圖

公益傳承、誨人不倦隻為薪火相傳

許煦深深明白: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剪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它以獨特的藝術形態,在中華大地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然而,談到剪紙藝術的傳承,許煦坦言,目前信陽市共有一百多位剪紙藝人,真正能夠創作的隻有寥寥數人,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許煦表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剪紙的隊伍中來,能夠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能夠讓這一文化藝術瑰寶傳承下去。”

許煦巨幅剪紙作品《美滿吉祥》(8.5米×7.5米),此圖中有百花迎春、和諧美滿、吉祥如意、五子登科、居安富貴等元素。受訪人供圖

許煦將剪紙視若生命,也將傳承視為己任。為了便於傳授剪紙技藝,在義務帶徒之余,她的工作室成了公益課堂,周末免費上課,長年傳授剪紙技藝。她還時常組織開展送文化下基層、進社區、進校園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課等形式,開展各項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信陽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有很多傳統文化已經遺失。通過開設公益剪紙傳習班,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優秀文化,從而打下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許煦由衷地說。

此外,許煦還被多所高校聘為特聘教授,為莘莘學子開設剪紙課堂和講座,應邀為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學員、絲綢之路沿線研究生們講授中國剪紙技藝。

寒來暑往,耕耘不輟。二十年間,許煦培育剪紙愛好者3000多人,培養有創新能力者300人,她的剪紙工作室被評為“河南省非遺傳習示范基地”,個人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文藝志願者”。

許煦意識到,古往今來,剪紙藝術和剪紙藝人多出自民間,不具備理論研究能力。因此,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中國剪紙一直以口口相傳、手手相授的方式傳承,以致造成中國剪紙技巧和行剪方法文字理論的空白。為此,她把走過的路、學過的藝、悟出的理、創新的法,點點滴滴,融入書中,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慕名而來的剪紙愛好者。

剪隨心意走,圖如幻化來。時光流逝,磨礪的是精湛的技藝,譜寫的是藝術的頌歌。

“走進許煦迷人的剪紙世界,你似乎可以聽到如歌的行板,也可以感悟到輕柔的歡唱。許煦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她用雙手守住了祖先留下的中華文明,傳承著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民間藝術。她的手是巧思的折射者,是情感的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羅楊評價。

(責編:於思遠、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河南滎陽:千畝櫻花開 滿目春色美
  • 河南內鄉:萬畝山茱萸花開金燦燦
  • 各路“民間高手”高燃合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