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萬人助萬企”,看許昌如何助民營經濟撐起“半壁江山”

——專訪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

郭健 馮亞濤 徐馳 尚明楨 慎志遠 王佩 肖懿木
2021年12月30日14:59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政策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河南許昌作為全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廣大黨員干部躬身入局、履責於行,拆壁壘、破堅冰、解痛點、疏堵點,切實解決了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瓶頸制約。在全省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的基礎上,許昌拓展謀劃“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傾“萬人助萬企”之力為企業發展賦能提質,充分釋放了存量經濟潛能潛力,助力全省經濟提質提速。

近期,人民網“萬人助萬企——融媒體調研行”報道組前往許昌調研採訪,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接受了記者專訪。

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右)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人民網記者: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是河南省委作出的重要工作決策,許昌民營經濟非常活躍,從地方經濟發展角度,您認為開展這項工作的意義在哪兒?

史根治: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是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存量經濟潛能的重大舉措。許昌的民營經濟是一塊“金字招牌”,底蘊豐富,勢頭強勁,貢獻了全市80%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稅收收入、9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90%以上的就業,全市97%以上的市場主體是民營經濟主體,90%以上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民營企業。可以說,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市經濟發展、提升許昌區域競爭力的“生力軍”“頂梁柱”。

所以,處在新的發展階段,許昌更應該借勢“萬人助萬企”活動,問計於民、問需於企、問政於社,真正做到企業有難必解、營商環境有堵必疏,人民群眾有呼必應。我們要以“政府辦好圍牆外的事”,推動“企業辦好圍牆內的事”,努力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企業家安心搞生產、謀發展,繼而推動全市乃至全省經濟提質提速。

人民網記者:許昌是如何部署落地“萬人助萬企”相關工作的,有哪些創新?

史根治: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啟動后,許昌市在“萬人助萬企”的基礎上,將工作拓展到“聯鄉幫村”,開展“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組織廣大干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建立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

市級活動領導小組由我和市長任“雙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市政府分管工業和農業的兩位副市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市委組織部一位副部長擔任。採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方式,從市直單位抽調了36名干部,選優配強活動辦公室。建立干部庫、企業庫、鄉村庫、問題庫,市縣兩級共選派2638名助企干部,幫扶3516家企業﹔選派2737名干部,幫聯107個鄉(鎮、街道)2349村。實現了3516家“四上”企業、重點中小微企業和“雙創”團隊全覆蓋,全市107個鄉鎮(街道)和2500多個村(社區)全幫扶。此外,還組建了14個工作組,具體分包各縣(市、區)、各企業,“一竿子插到底”,常態化開展督導檢查,確保工作高效落實。

人民網記者:許昌將“萬人助萬企”工作拓展到“聯鄉幫村”,這主要出於什麼考慮?

史根治:“萬人助萬企”活動一開始,樓陽生書記就指出,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我們將活動拓展到“聯鄉幫村”,就是把原有的鄉村振興、“兩個健康”和“一聯三幫”等領導分包聯系工作,整體平移到“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中,匯聚一個載體,建成一個平台,全域“一張網”,形成推進工作的長效機制。

這樣一來,全市企業服務、鄉村振興、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疫情防控等工作,全部通過這個機制運行,實現“一有任務、萬人下派、直達基層”的效果。在人員安排上,分包企業的干部不“聯鄉幫村”,“聯鄉幫村”的干部不分包企業,確保兩項工作並行不悖。

這個機制運行5個月來,確實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在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兩場硬仗”中,廣大干部深入基層、下沉一線,組織群眾安全有序轉移,周密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全市實現了“不亡一人”“不淹一車”,在最短時間內成功把疫情“圈住封死、迅速扑滅”。當前,河南正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我們也把“萬人助企聯鄉幫村”作為一項重要機制,組織包聯干部下沉到鄉村,幫助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開展,確保攻堅行動走在全省前列。

人民網記者:樓陽生書記指出,“萬人助萬企”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也明確提出,常態化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滾動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許昌如何把“萬人助萬企”與“三個一批”結合起來?

史根治:“萬人助萬企”主要是激活存量,服務現有企業發展﹔“三個一批”主要是擴大增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既幫助企業解決具體的困難問題,又幫助企業拓展發展思路,確定下一步發展戰略,看哪些領域需要技術改造,哪些領域可以前瞻布局,從而精准謀劃籌備項目,推動“存量”與“增量”協同發力。

項目招引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編制了產業鏈圖譜、創新鏈資源分布圖譜和招商圖譜,緊緊圍繞上下游、左右鏈,弄清楚我們的企業在產業鏈上是什麼位置、發展的重點是什麼,理出來頭部企業有哪些、配套企業有哪些,從而變“四面出擊”為“精准發力”,有力推動了延鏈強鏈補鏈。前面我也講到了,許昌的民營經濟比較活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的營商環境比較優越,客商和投資者願意來,認為在許昌能夠順利發展、健康發展。但我們不能“剜到籃裡都是菜”,對招引的項目我們嚴格把關,必須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國家的節能環保政策,特別是現在的“雙碳”要求。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打破部門壁壘,防止各自為政,全力以赴破解難題、強化保障,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持續加大人員、設備、資金投入力度,全力趕工期、搶進度,推動重點項目早日建成投用。

“三個一批”活動中,我們堅決避免形式主義,建立台賬、挂圖作戰,簽約項目盯落地、落地項目盯開工、開工項目盯投產,確保不折不扣見到實效。

人民網記者:剛才您也提到組織廣大干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現在一些干部與企業打交道多就有諸多的顧慮,如何打消干部顧慮,為擔當的干部擔當,為負責的干部負責,提高干部服務企業的自覺性、主動性?

史根治:習近平總書記把新型政商關系概括為“親”“清”二字,言簡意賅,思想深邃,既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廓清邊界、干淨干事提供了重大方法論,也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指明了方向。當前,河南省正在深入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對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感到干部與企業交往,最大的顧慮是“邊界”不清晰。走得近了,擔心“瓜田李下”、說不清楚﹔走得遠了,沒有辦法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為幫助干部打消顧慮,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政商交往“九要九不得”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許昌市規范政商交往推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對政商交往開列了18項正面清單,21項負面清單。一方面,要求黨政機關及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真誠坦蕩同民營企業人士交往,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大力支持企業改革創新,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著力解決“談商色變”問題﹔另一方面,也明確規定在與企業人士交往中,不得利用權力影響和職務之便違規收受財物、謀取個人利益、違規獲取薪酬、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等,著力防范“勾肩搭背”問題。

在“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中,我們也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嚴厲打擊誣告陷害行為,為敢於擔當者撐腰鼓勁,對政商交往中受到不實舉報的黨員干部及時澄清正名,讓干部更加自覺主動地為企業服務,推動形成政商之間既親又清、良性互動的濃厚氛圍。

人民網記者:黨史學習教育以來,許昌是如何以網上群眾工作為抓手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幫助群眾、企業解決了多少急難愁盼問題?

史根治: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許昌市推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通過互聯網“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意、解民憂”,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方面,通過網絡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2105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中,2017項實現“不見面審批”,佔比95.82%,做到讓“信息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另一方面,利用網絡收集社情民意,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下設網民訴求督辦中心,對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平台上網民來信、企業訴求等進行搜集、轉辦、督辦、核查、回復,形成推動落實閉環,逐條逐件抓好跟蹤問效,做到“群眾、企業有所呼,黨委政府有所應”。2021年1-11月,共辦理各類網民、企業訴求11810件,一大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切身利益問題得到及時回應和有效解決。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一條留言,讓群眾的出行更方便
  • 與死神“打賭”21年 從小伙熬成爺爺
  • 尋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