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政法英模】
楊旭恆:一道“洪水沖不走的堤壩”


人物簡介:楊旭恆,河南省新密市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2011年11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后在新密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隗派出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城關派出所、礦區分局工作,現任新密市公安局副局長,四級警長,一級警司警銜。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鄭州市平安建設先進個人。
從警10年來,楊旭恆先后參與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30余起、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70余人,調處矛盾糾紛100余起,服務群眾130余人次,多次受到上級肯定表揚。
在鄭州“7·20”特大暴雨中,“超級英雄”——新密市公安局民警楊旭恆第一時間趕赴搶險一線,以一己之力救出51名群眾。被洪水沖走10小時后,他憑借過硬本領成功自救,被廣大群眾稱為“洪水沖不走的堤壩”。
11月19日下午,由河南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舉辦的“向榜樣看齊鑄政法鐵軍”河南新時代政法英模事跡線上報告會拉開帷幕。接下來,是楊旭恆的報告實錄整理:
“7·20”暴雨期間,我在救援群眾的過程中,經歷了兩場生死考驗。今天能站在這兒向大家講述當時的場景,我感到萬分慶幸。雖有后怕,但我從未后悔。因為,我是人民警察,更是共產黨員,保護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即便被洪水沖走,也算是與家人、戰友們作了最后的告別。”
記得7月20日13時,新密市城關鎮東瓦店村多名群眾報警,說家中正被洪水漫灌,人被困了。我和同事作為增援組警力,立即趕往現場。
我們趕到時,看到有的群眾站在房頂呼救,有的在齊腰深的水中前行。風雨正勁,看到房屋牆體處的水位線持續上漲,我隻有一個念頭:趕快安全轉移被困群眾。
這天注定是緊張忙碌的一天。處置完東瓦店村的險情后,我們又接到指令,翟溝村金河灣社區一樓漫水,多戶群眾被困樓上。我們二話沒說,立即駕駛警車往那兒趕。
走到西瓦店橋口時,一輛面包車被洪水裹挾著撞向警車。我正准備倒車,卻看見一名30多歲的女子蹚著水,試圖用身體阻擋面包車。我立馬跳下車,將這名女子推開。瞬間,兩輛車碰撞在一起。“我車裡還有孩子!”那名女子對著我哭喊道。我趕緊沖上去,拉開車門,將小孩兒抱下車。我和同事帶著她們向橋北轉移,但此處水深成河,我們走不了了,隻能站在一個凸起的小石台上。
突然,我看見十幾個人蹚著水,慌忙向西逃生。“那邊水太深了,危險!”我吹響警哨,大聲呼喊,引導他們躲到小石台上。大家剛站穩,“砰”的一聲,一輛面包車被洶涌的洪水沖往下游。
站在1米高的小石台上,看著來勢凶猛的洪水,我隻覺得一陣陣眩暈。水位一直在漲,已漫過小腿。我掏出手機,把現場的情形錄制成小視頻發到工作群,又轉發給妻子。那個時刻,我心裡已經淡然:即便被洪水沖走,也算是與家人、戰友們作了最后的告別。
在被困一個多小時后,戰友們駕駛鏟車趕來,往返3次,把我們這20多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被洪水沖出3公裡遠,闖過了4座橋。”
安全了!脫離死亡威脅的我感受著戰友們抗洪救援的熱情,又瞬間充滿能量。我再次和戰友們投入搶險工作。此時,雙洎河徹底決堤,洪水泛濫。
17時許,有群眾哭著報警:“俺家人還在樹上困著,快要被沖走了,救救他吧!”此時,天色漸暗,指揮部確定救援方案和路線后,我和兩名戰友整理好救援裝備,乘上大型鏟車,毅然決然地出發了。
第一次救援,因為水太深,洪水流速太急,我們不得已隻能放棄。隨后,指揮部協調的兩輛水陸兩棲車到場。天越來越黑,雨一直下,我再次主動請戰:“我熟悉情況,又是一名共產黨員,讓我去吧!”
一旁的西瓦店村老黨員楊全要求和我一起去。
我倆整理好救援裝備,乘坐水陸兩棲車出發。我半蹲在駕駛座后面,剛把救援繩的一端系到救生圈上,車突然漂浮起來。洪水拍打著兩棲車,車一點點傾斜,眼看就要翻了。司機大聲喊著:“水太急,控制不住方向,快從車頂出去!”話音未落,我和楊全一下子被卷入洪水中。
鼻子、嘴、耳朵裡瞬間都嗆滿了水,我被奔涌的洪水卷向下游。
完了!那一刻,我滿心都是絕望。當頭露出水面時,我憑著本能,不停地蹬水、扒水。這時,我聽到楊全喊救命的聲音。我得救他!我拼盡全力,將救生繩扔向楊全,他緊緊拉住繩子。在肆虐的洪水中,我倆像兩片樹葉,隨波起伏。
“低頭,該過橋了!”我們互相提醒著,恍惚間漂過了幾座橋。
任由洪流沖著,我們往下游漂去,不知道漂了多久。黑暗中,滿耳都是雨聲、水流聲。
我的手一直在水裡劃拉,試圖抓住什麼穩住身體。第一次,我抓住了根電線,太滑,沒能抓緊。第二次,我碰到了一根塑料管子。我趕緊彎腰,抱緊水裡的管子。身后繃緊的救生繩的那一端是楊全,我拼命拖拽著,喊他也抱緊管子。慢慢地,楊全也抱著管子站穩了。
我稍微緩過神兒來。周圍黑乎乎的,隱約能看到矗立著的大鐵罐。那裡是灣子河村停產已久的鋁廠,在我們轄區,我很熟悉。確定方位后,我又看到不遠的水面上露出一個小台。仔細看,那是鋁廠圍牆柱子的頂端。在湍急的洪水中,那裡算是相對安全的地方了。
我和楊全扶著樹枝,慢慢挪到柱子那兒。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楊全冷得直發抖。我用手使勁把他推到柱子頂上。坐著緩了一會兒,他伸手拉我上去。泡水時間太長,我倆都體力不支,試了3次,我才坐到了柱子頂上。
淋著雨,腿泡著水,我倆面對面坐著,不敢挪動。
此刻,楊全的身子一直發顫,我緊握住他的手腕,鼓勵他。倦意襲來,我就仰臉淋會兒雨,讓自己清醒。
從西瓦店村被卷進洪水,一路漂到灣子河村鋁廠,算了算,我倆被洪水沖出3公裡遠,闖過了4座橋。
雨越下越大,水位持續上漲。慢慢地,水淹至腰部。我們淋著雨,泡著水,腰酸腿麻。這個夜晚,我們能撐過去嗎?能!絕望的念頭一上來,就被我驅趕走了。想想家人,想想戰友,想想還有許多需要我救助的群眾,我必須挺住!
漫長的一夜過去了。天微亮,環顧四周,我知道,隻要能轉移到東南角不遠處的鋁廠辦公樓上,我們就徹底安全了。
水位有些下降。積蓄些許體力后,我和楊全整好救生衣、救生圈,下了柱子。我們折了兩根1米多長的樹干,蹚著齊腰深的水,一前一后,拉著救生繩,拄著樹干,摸索著向鋁廠辦公樓前行。
經過一番周折,我們終於來到了鋁廠辦公樓內。沒想到,樓內還有5名被困的群眾。借用其中一名群眾的手機,靠著十分微弱的信號,我撥通了110指揮中心電話。
“我是楊旭恆。”電話接通的一剎那,接警員瞬間哭出聲來,連聲問我在哪兒。她說:“大家都沒睡覺,找了你們一夜,擔心了一夜。”我禁不住流著淚說:“我知道,戰友們都在等我平安歸來。”
7月21日9時許,我們7人被成功營救。(張毅力整理)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