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一起做 “花都”鄢陵邁入3.0時代

人民網許昌10月16日電(程明輝)金風梳彩妝,細雨點花紅。10月15日,沐浴在綿綿細雨中的許昌市鄢陵縣墨綠如黛,滿城含芳。
從“跑市場”到“朋友圈”再到“APP”
鄢陵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素有“花都”之美譽。今年9月26日,在首屆中原花商交流大會在鄢陵上,一款“花木森林”的APP受到了花農、經紀人和花木愛好者推崇和贊賞。
今年47歲的姚俊才是鄢陵縣姚家村人,祖輩種植花木的傳統讓他從小耳濡目染。改革開放之后,姚俊才開始介入花木栽培銷售生意。從苗木的品種質量到售后服務,姚俊才在全國各地跑市場,並逐漸在“苗木圈”打響名氣。
近年來,鄢陵縣花木產業的日益發展壯大,姚俊才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僅銷售花木每年可盈利1000多萬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姚俊才從qq群,到微信朋友圈,都有他的花木資訊和不少訂單。
2019年,在鄢陵縣“花博辦”的指導下,他招聘了一支專業技術團隊,開發研制一款以花木展示、咨詢、交易、服務為一體的手機終端APP,希望借助這一平台,把本村及附近的花農、花商、花木經紀人等連接組織起來,為全國用戶提供專業化的綜合優質服務。
姚俊才的APP剛一開發出來,就讓翟灣村種花能人梁耀輝眼前一亮。他不僅毫不猶豫地入駐加盟,還說服他的妻子加入進來,通過室外現場直播的形式拓展銷售渠道。
“目前,‘花木森林’入駐用戶1000多家,短短半年時間,下載量3600多次,推出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交易額790多萬元。”姚俊才自豪地介紹。
從“買苗木”到“賣景觀”再到“賣康養”
如果說鄢陵縣是一座大花園,那麼唐韻小鎮便是花園中最美一角。園內設計清新優雅,各色綠植蔥翠欲滴,這座別具特色的北方園林猶如世外桃源。
久慕盛名,今年國慶節剛過,來自北京某公司的客商便來到了鄢陵縣,與唐韻小鎮洽談聯合建設開發康養綜合服務項目。
“客商們看到我這裡既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有現代創新理念的植入,以及依托花木資源發展鄉村游的美好前景,很快就和我們達成了投資合作意向。”唐韻小鎮生態旅游公司董事長鄭紅偉講述。
鄭紅偉,原來是鄢陵縣陳化店鎮的一名普通農民,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就開始經營苗木、盆景生意。2016年,鄢陵縣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這給鄭紅偉帶來了發展機遇。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建起了“唐韻古鎮森林園區”,由“賣苗木”變成了“賣景觀”,既收到了經濟效益,又給周邊群眾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從2017年到2021年,景區旅游從業人員從0.2萬人增加到0.6萬人,周邊群眾人均年收入從1.35萬元增加到了3.9萬元。
深耕小鎮,融合開發。對下一步“賣康養”的願景規劃,鄭紅偉躊躇滿志。隨著康養項目的引進,再加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的相互賦能,他的新型田園綜合體一定會有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單純生產”到“生產結合應用”再到“融合發展”
鄢陵花木栽培歷史悠久,始於唐宋、盛於明清。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發展到70萬畝,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全國最大的花木銷售集散地,被稱為“中國花木之鄉”。
近年來,鄢陵縣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強縣、花木強縣、旅游強縣、康養強縣”戰略,積極推進“全域花海、全域旅游、全域水系、全域康養”建設,致力實現“生態鄢陵、富強鄢陵、文明鄢陵、幸福鄢陵”,按照花木生產、生態旅游、新農村建設“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思路,走出了一條“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引領康養”的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以花名縣、依花富縣”,到“生態立縣”,再到新時代“四個強縣”﹔從“一家一戶生產”到“幾村幾鎮發展”到“四個全域”、“四個鄢陵”。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鄢陵縣培育了一批花木種植大戶、花木種植專業村。
鄢陵花木的規模發展造就了良好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了文化旅游等產業的迅速興起。鄢陵縣也實現了花木生產種植從單純生產的1.0時代,到花木生產結合園林綠化工程或花卉市場銷售的2.0時代,再到花木產業精深加工再到花卉旅游、森林康養等的融合發展的3.0時代。
據了解,2020年, 鄢陵縣作為全國17個、河南省唯一一個縣級政府單位,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部門命名為“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