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南陽臥龍區:家庭農場成為富農“新引擎”

2021年10月13日16:23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10月7日,在南陽市臥龍區英庄鎮南屯村的的種植基地,一眼望去,滿眼綠油油的豌豆苗在微風中傲然挺立,工人們的身影穿梭其中,手法嫻熟的將豌豆苗摘取並裝進籃中,待裝滿后逐一稱重,動作一氣呵成。

這是劉懷義自家400畝種植基地的其中一塊,他成立的糧源家庭農場,主要以生產豌豆苗、兒菜、紅菜苔等一線城市市場喜愛的特色精品蔬菜,堅持綠色有機的生產理念,採用公司+農戶的生產銷售模式,經過加工包裝,銷往北京、溫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

據劉懷義介紹,除自家400畝種植基地外,通過與農戶合作,各類蔬菜回收量在1500畝左右。現在農場每天有近800件包裝后的蔬菜輸送到全國各個大型批發市場,一年該農場生產各類蔬菜品種多達10萬件,總營業額700多萬元。

“你看,摘這個豌豆苗也是有技巧的,我們摘豌豆苗的 ‘一葉一芯’,這是它最嫩最鮮的部位,每斤最貴時候賣到四五塊,南方人和發達沿海城市吃的比較多,涮火鍋、焯水涼拌、包餃子特別好吃。”糧源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劉懷義告訴記者。

而在今年4月份,在當地政府的牽頭下,該家庭農場與北京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簽訂了三方框架協議,目標建立2萬畝的高效農業帶,採用糧蔬輪作方式,為北京當地提供穩定的蔬菜供給,同時也為該鎮其他各類農產品進入北京市場提供了便利。此外,在當地鎮政府支持下,今年7個村委近1000畝地也紛紛加入到劉懷義的家庭農場的種植生產中來。

“俺在這摘豌豆苗已經第三個年頭了,需求旺季的時候一天都能拿到快兩百塊,這在以前農村想都不敢想的...”家住英庄鎮街上六十多歲的馮廣印向我們說道。

在蔬菜種植科技含量飛躍、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當下,劉懷義依然堅持多用人工,人機結合。在春季蔬菜旺季時,一天有將近200人在他的家庭農場務工。去年疫情期間,該農場累計用工達到500人,單人用工峰值達180人,工人日均收入也都在百元左右,有效的帶動了周邊村的剩余勞動力。

“家庭農場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一種,帶動群眾致富動力強,范圍廣。我們政府和村兩委積極參與引導,推動家庭農場標准化、規模化建設,同時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扶貧資金扶持家庭農場發展,今后我們將依托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這個“新引擎”,集中連片發展蔬菜、羊肚菌、大蔥等特色農業,培育一批自有農業品牌,推動我鎮特色農業更好更快發展。”英庄鎮鎮長秦芳芳說道。(南陽臥龍區委宣傳部 曹飛供稿)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防疫中的七夕
  • 河南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已送達
  • 點贊暴雨中的橙色身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