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小山鄉辦好大教育

大別山深處,灌河源頭,商城縣長竹園鄉的耕讀文化源遠流長。連日來,這個山區鄉鎮頻頻傳來喜訊:2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1名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另進入一本線80余人﹔該鄉第一、二初級中學參加中招考試共491人,600分以上124人,高考、中招成果豐碩。
面對城鎮化加速發展,優質生源、優秀教師不斷向城市轉移,鄉村教育面臨更多發展挑戰和瓶頸的困境,身處深山區的長竹園鄉是如何逆勢破局、創造輝煌成績的呢?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傾注優勢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學子,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從長竹園鄉黨委書記陳犁的話語中,我們似乎能窺見到這個貧困山區科教興鄉的“密碼”。
堅守一個發展理念:教育優先
優美寬鬆的環境、明亮整潔的教室、樂器齊備的音樂室、門類齊全的體育器材······
沿著曲曲折折的鄉道,穿過起伏的山丘,走進距鄉政府12公裡的長竹園馬堰村小學,讓人眼前一亮,在不少農村小學瀕臨凋敝的今天,這個偏遠深山區小學卻依然充滿活力,還有40多名學生在這裡愉快學習、健康成長。
據了解,長竹園鄉共16個村,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后有15個村保留了村小學,大多數小學有著像馬堰村小學一樣的舒適完善的教育環境。近年來,長竹園鄉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契機,加大力度提升教育質量、改善辦學條件,升級改造教育設施,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優化中小學師資力量,新建1所中心幼兒園,改擴建中心小學校區,優化2所中學教育環境,為學前教育基礎培養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提升提供了基礎保障。
深山區往往也是貧困高發區,失輟學發生較多,為了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目標,長竹園鄉把辦好教育當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各階段教育補貼政策,建立貧困學生台賬,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應助盡助。五年來,該鄉累計向3967位學生發放各類教育補助資金754.11萬元﹔為確保本鄉貧困學生在外地就讀可享受到教育扶貧政策,鄉政府特別向外地教育部門發函83份83人次,涉及全國10個省份,目前全部享受教育扶貧政策。
鍛造一支教師隊伍:無私奉獻
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尤其是師資不均衡是制約偏遠山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長竹園鄉著力穩固教師隊伍,每年召開慶祝教師節會議,表彰先進,讓扎根山區教育的老師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保障,以理想信念為支撐,讓一批優秀的教師成了山區教育的擎燈者。
馬堰村小學的校長王祖國就對筆者說,學校能持續發展,能一直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學校7名教師的堅守和付出起了很大作用,這些人中教齡最長的已有40多年。
“我們的教師始終扎根山區,默默奉獻,給學生打牢了基礎,才讓他們能像小樹一樣越長越高,蓬勃發展。”長竹園第一初級中學正是今年該鄉兩名清華大學錄取生和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生的母校,該校校長肖風正介紹,學校70余名老師,有近50人在這裡任教20年以上,其中有15對夫妻,他們扎根大山,吃苦耐勞,一心從教,如今每年還有高素質的年輕教師加入,為學校增添活力,共同撐起了山鄉學生的一片藍天。
敬業奉獻的優秀教師遍布長竹園中小學,他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堅持“立德樹人”。在教學上,用“高效課堂”保証教學質量,推進課堂改革,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堅持德育教育,帶領學生誦讀經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活躍學生思想,塑造學生個性,讓他們的學習之路擁有快樂和動力。
營造一種鄉風環境:尊師重教
重視教育才能擁有未來,教育明星村陳灣村是長竹園鄉的一個縮影:去年該村考上一本院校10人、二本院校7人,其中600分以上5人。據統計,恢復高考以來,該村考上本科以上學生達240多人,碩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5人。
該村對教育的重視可稱為典范,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從2009年起,該村堅持每年為考上一本的學生送上500元獎金和一個行李箱。村“兩委”班子還積極爭取資金,為村小學建起標准化教學樓,配套了完善的設施。同時,對村裡在讀的初中、高中、大學生們傾力關注,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不僅陳灣村,在長竹園,從鄉到村再到戶,崇教重教蔚然成風。
“夏雨小時候,上學需要淌過一條河,我覺得太危險了,當時雖然家裡條件不好,我還是在街上租了房子,邊做點小生意邊陪他讀書﹔后來他愛玩手機,為了監督他學習,就一路租房到縣城,陪他讀到高中。”夏雨媽媽被了解她故事的人稱為當代“孟母”,自己讀書少,卻把讀好書看得很重,在她全身心支持和督促下,夏雨沉心向學,奮勇拼搏,從初入縣高中時排名100多名,不斷進步,今年不負所望被清華大學錄取。
由於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多年來,長竹園鄉的百姓主要經濟收入依靠外出務工,在與命運和艱苦生活作斗爭的過程中,淳朴的鄉民逐漸認識到教育才是改造大山、改變命運的重要出路,成就了如今全鄉上下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
一心傾情護花紅,辛苦耕耘碩果成。長竹園鄉被稱為“中原油茶第一鄉”,一代代的人培育了油茶樹,油茶也帶富了鄉民,哺育了一批批的學子,而這些優秀的學子終將像油茶樹一樣造福家鄉,回饋社會。(商城縣委宣傳部 羅玉蘭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