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將演姊妹篇

【查看原圖】

人民網鄭州2月24日電(時岩、侯琳琳、於思遠、常力元)舞台上,6名身著綠色舞蹈服裝的演員,或張臂、或遠眺、或肅立,雕塑般站在舞台中央。旁邊,8名同樣裝束演員半躺半坐,聚精會神望向她們,不時伸出胳膊,比劃著精彩動作。

2月23日,距河南衛視元宵特別節目上演已不到三天時間。河南廣播電視台8號演播廳裡,《唐宮夜宴》姊妹篇《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正在緊張彩排中。

“預備,開始,三、二、一……不對!”表演剛開始,導演王飛馬上又叫停,快步上前指導,“你們要有種突然‘活’過來的感覺,要有左顧右盼的動作!來 ,再來一遍!”

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火遍全國。為回饋觀眾和自我加壓,河南元宵晚會籌辦方撤掉備好節目,對相關節目重新編排。“從一支純粹的舞蹈,到文化魂不斷覺醒,我們將盡最大努力,舞出創新節目奇妙感。”晚會總導演路紅莉說。

易星艷是鄭州歌舞劇院首席演員,在新編排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中,她將繼續扮演領舞。側頭吐出口中棉花,她有些不好意思,“之前試過含葡萄,但臉上凸出得不自然,換成棉花,看起來才自然好多。為保証排練效果,得一直含著。”

一直排練,苦不苦?“我們穿的是棉服,頭上、身上裝備都很重,害怕出汗花了妝。”易星艷說,演員一般90多斤左右,以往都挺麻利,現在卻“笨笨的,摔倒了沒人攙扶,就不好起來。”盡管如此,大家還要表現出“豆蔻少女”輕盈、活潑的感覺,“我們還專門去博物館看了陶俑,就想把舞蹈表演好一點、更好一點。”

演員們額頭微汗,在旁邊指導的陳琳也不輕鬆。作為這台歌舞劇的編導,每個人的每個動作,她不僅要“明察秋毫”,還需要給關鍵動作做示范。“這是《唐宮夜宴》故事的延續。前者是現代審美下的古代情趣,后者是古人穿越到今的驚奇和快樂!”

新編排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看點是啥?陳琳介紹,“陶俑美人”復活后,將會到河南博物院、鄭州鄭東新區、洛陽明堂、開封清明上河園、登封觀星台等,與河南的文化地標展開舞蹈對話,還將在演播廳裡完成視頻摳像,通過虛實結合的方式,呈現出奇妙的節目效果。

《唐宮夜宴》意外“出圈”,路紅莉既感到意外,也有更多思考。“去河南省博物館彩排,觀眾都排隊到大街上。我認為,這不全是節目新穎,更重要的是文化有魅力。”路紅莉說,《唐宮夜宴》本身只是舞蹈節目,在服裝、造型等方面,與歷史真實還有距離,是新穎的形式,激活了人們想象,“我們不敢居功。最多,算是打開了一扇門。”

門一旦打開,必然會越開越大。2月18日下午,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與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工作者進行座談,深入分析了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白衣執甲》等案例。他表示,河南春晚之所以廣受贊譽,其支撐點是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出彩河南的精神風貌,為大力弘揚黃河文化提供了啟示,為推進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探索了路徑。他提出,應進一步“講好黃河故事、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這話,說到了我的心坎裡。”路紅莉說,作為文化大省,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有深厚的文化作底蘊,下一步,文藝工作者會與文化學者、文物專家結合,做到“心中有魂,腳下有根”。

“這次元宵特別節目,我們還邀請歌手霍尊演唱《蓮鶴方壺》,希望用文物講好故事,用科技賦能文化,拿出更多優質作品,讓歷史走進現實,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路紅莉說。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1年02月24日08:50
分享到:
(責編:黃莎、徐馳)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