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以載道,字以存理。延續去年“融觀兩會 出彩中原”策劃,今年兩會,人民網河南頻道、大河報·頂端新聞、河南日報客戶端、大象新聞客戶端聯手開啟融媒聯動第二季——“融觀兩會 問策中原”欄目。期間,我們繼續推出“一字觀兩會”系列報道,以網友“問”代表委員“答”的形式,每天推出“一字”海報,五字成句。圍繞每個漢字,我們邀請代表委員深度解讀漢字含義,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建言獻策。今天,我們推出第五篇《篇》。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省長尹弘作《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報告全文中,“生態”一詞被提及51次,“黃河”一詞被提及33次。報告指出,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完善“一帶三屏三廊多點”生態保護格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區,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這一話題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目前省政協收到的一千多份提案中,近70份都和“黃河”相關。
先有草木,方成新“篇”。河南的根脈在黃河,安危在黃河,高質量發展潛力也在黃河。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南如何譜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新篇章?古老又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了哪些活力與生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代表委員們。
吉利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水系 洛陽日報 魯博攝
怎麼管好黃河?河南省政協常委寇懷忠:讓母親河裝上“智慧大腦”
萬裡黃河,險在河南。河道寬、懸差大,水患頻繁,河南段的黃河承受了歷史上三分之二的決口。 自1972年至1997年間,黃河下游共有20年出現斷流。河南省政協常委、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寇懷忠回憶,最嚴重的是1997年,黃河嚴重斷流226天,一直斷到柳園口。
黃河滋養著全國12%的人口、15%的耕地,但其徑流量在全國河川徑流量中隻佔2%。目前,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水資源仍然是最大的剛性約束。在水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黃河每年還要向外流域大量調水,緩解京津冀地區的生產、生態用水壓力。
“大保護、大治理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河流本身的治理上,更應該關注沿黃地區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變化與黃河的良性互動關系。”寇懷忠介紹,國家已明確提出了要建設“智慧黃河",給黃河裝上“智慧大腦”。現在利用已經建成的防洪減災指揮系統、水資源調度系統等,打開電腦和手機,足不出戶就能了解黃河的水情水資源情況。
寇懷忠說,“按照要求,下一步我們將利用5G、物聯網、衛星遙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大力推進智慧黃河建設,將流域水情、工程運行狀態、農業節水情況、水資源嚴格管理三條紅線指標等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相關數據進行透徹感知採集、匯集起來,實現數據與信息全面互聯共享,構建智能化相協同的業務運行和綜合決策服務系統,推動黃河流域河流系統、生態系統及經濟社會和諧高質量發展,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保駕護航。”
鄭州黃河濕地 王恆瑞 攝
沿黃地區該咋發展?河南省人大代表耿明齋:經濟、文化兩頭抓
作為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河南省人大代表耿明齋認為,母親河與沿黃地區各城市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如何從源頭上改善黃河流域生態?沿黃地區的經濟如何高質量發展?是耿明齋今年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能將鄭州、洛陽、西安三大都市圈聯動起來,依靠黃河流域打造中國北方都市連綿帶和經濟隆起帶,未來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一定潛力無窮。”耿明齋還建議,將鄭州都市圈與沿黃綠色長廊相結合,在鄭焦新汴四市轄區黃河的沿線規劃建設若干大型黃河濕地公園,形成鄭州都市圈最大的生態綠心,並使之成為中國北方平原地區最大的生態綠化帶。
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繁榮的“同頻共振”。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不論在是中華文明形成時期,還是夏商周以來中華文明豐富發展時期,沿黃的洛陽、鄭州、開封、安陽四大古都及三門峽匯聚了仰韶文化、二裡頭文化、殷商文化等眾多歷史遺存。
保護好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遺產,才能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不久前發布的河南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同時,還要打造鄭州、開封、洛陽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耿明齋認為,五區聯動建設大遺址公園走廊,其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大遺址公園走廊建設對老百姓而言,不僅僅是多了幾處旅游休閑的景點,更能享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政策紅利。“更重要的是有機會集中享用豐盛的中華文化大餐,在休閑觀光的同時,可以感受到中華文明歷史的熏陶,增長知識,增強自豪感,這也是一部增強文化自信的好教材。”(融觀兩會報道小組記者 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