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桢代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呵护青少年成长
陈国桢代表。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郑州3月8日电(王佩)“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说,“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教育成效纳入家、校、社协同共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呵护青少年成长。”
陈国桢代表说,他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学科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以资金投入、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硬件建设为重点,并没有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等内部需求为重点,教育质量评价不够科学。
“另外,家长的整体心理健康意识也比较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欠缺,家、校、社心理健康协同共育水平较低。同时家、校、社协同共育也面临着专业人才队伍紧缺、资源不足、经费不足等现象。”陈国桢代表说。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呵护青少年成长,陈国桢代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督导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因此,可通过加强和完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督导来促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陈国桢代表说,可以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在整个督导评价中的权重;遴选具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专业技能的专家教师组成心理健康专项督导组,不定期对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督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上,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结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机制与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咨询效果实效性方面的评价督导。同时,加大对有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学校的惩处力度,实行“一把手”责任制。
二、增加家、校、社协同共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纳入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评价和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指导能力的评价。明确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尤其要对重点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家校心理健康水平实时动态监测。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公共服务团队
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学校心理教师、学校社会工作者、心理教育评估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心理成长等心理健康服务。这样,既可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足、专业不精的欠缺,又可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