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用软实力 打造“诚信安阳”城市名片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助燃剂。
新年伊始,安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又传喜报。2022年12月,安阳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监测排名中跃升至第七位,同比提升87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信用大数据建设提速升级
近年,市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安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职责,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着力整合、挖掘信用信息大数据资源优势,制定了《安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覆盖安阳市43个市级信源单位和8个县(市、区),梳理信用信息目录377项,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4.6亿条,基本实现安阳市行政执法类信息和公共服务类信息全覆盖。
同时,安阳市组织召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开展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培训,为105765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采取“五到”措施推进农户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工作,共为115.6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乡镇45个、信用村1022个、信用户978323个,实现农户系统对辖区农户信息的全覆盖。
信用监管措施全面落地
2022年,安阳市制订了《加快建立健全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优化提升一批,推进实施一批”的原则,推动市场监管、消防安全、生态环保、税收管理、医疗保障等13个领域信用监管机制优化提升,指导食品安全、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15个领域完善监管制度。在招投标、申请项目资金、人事招录、代表资格审查等多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充分发挥信用监管作用。在安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嵌入联合奖惩系统,实时进行红黑名单提醒,向省平台反馈联合奖惩案例1.4万条。
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为了鼓励引导失信企业主动修复信用,安阳市印发《安阳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工作方案》,执法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明确告知信用修复的条件和要求,鼓励失信市场主体及时修复失信。明确专人负责信用修复工作,免费保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用修复申请。在市信用中心开设线下信用修复专窗,对企业一对一开展修复指导,提升信用修复成功率。2022年以来,安阳市累计审核信用修复申请800余次,及时处理率100%。
惠民便企应用更深更实
信用,是城市的金字招牌。它不只是安阳市软环境的体现,也在推动惠企便民应用中发挥了硬作用。
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安阳市积极开展“信用+社区(村)治理”,评选示范社区(村)、诚信居民,安阳县制订了“信易行”试点实施方案,为试点乡镇“诚信居民”发放优惠乘车卡;龙安区和殷都区利用本地优势旅游资源开展了“信易游”,为区内首批诚信个人开展为期一年的免费游景点活动;林州市向特定人群开放价格优惠、享受绿色通道及免费领取纪念品活动。“信用+创业”模式认定创业信用村17个,发放信用贷款2350万元,扶持乡村创业人员2614人,获得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专门致信表扬,获评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为了使信贷融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安阳市还加快推进“信易贷”平台建设。去年9月,安阳市信易贷平台建成并上线,已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目前,该平台已注册10.1万户市场主体,入驻金融机构22家。企业可实现一站式查询金融产品,提交融资需求,银行精准对接,快速审批。
“下一步,安阳市将紧紧围绕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安阳市信用建设制度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着力从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应用、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提高安阳市信用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安阳信用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打造‘诚信安阳’城市名片,助推安阳市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安阳市委宣传部 李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