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红旗渠特等劳模王磨妞:铁血丹心战太行

2022年12月13日17:06 |
小字号

王磨妞,是红旗渠特等劳模。他虽然离世将近10年,但他的故事在家乡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为人们传颂。

为了引来漳河水,王磨妞带领本村的修渠连队奋战太行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为了修筑红旗渠,他连自己患病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小女儿也顾不上照顾,以致妻子和小女儿先后离开人世。红旗渠修成后,他毅然回村担任村干部,不居功不自傲,踏踏实实地带领群众建设山区。2013年3月,王磨妞病逝,享年86岁。

王磨妞1966年4月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在红旗渠的历史资料中,关于他的记录寥寥无几。但是,在马兰村百姓的心中,他永远是一位修渠英雄,一位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带头实干的好干部。笔者先后于2007年7月和2017年4月到马兰村采访,记录下了这位老英雄的故事。近日,笔者再次来到英雄的故乡,将他的故事分享给读者。

威信来自带头实干

“王磨妞威信高,他能联系群众,跟群众打成一片。在红旗渠工地,再苦的活儿他都带头干。”2017年4月11日上午,在马兰村,曾经跟随王磨妞修过红旗渠的孙文全老人这样评价王磨妞。

王磨妞是个响当当的修渠硬汉,可是,为什么她的名字里有个“妞”字?“王磨妞1927年出生,是家里的独子。以前马兰村一带灾祸多,他的父母担心他不好养活,就叫他磨妞。”孙文全说。

1960年春节过后,王磨妞响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参加红旗渠工程。他担任马兰大队施工连连长,带领大队社员从林县最南端的山窝出发,奔波将近100公里,到达漳河岸边,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摆开了战场。

马兰施工连起初进驻林县任村公社桑耳庄大队一带施工,在那里大干了20天。由于他们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很快被抽调到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东边的“老虎嘴”地段施工,啃工程硬骨头。

笔者曾于2007年7月到马兰村采访王磨妞,当时他回忆说:“红旗渠总指挥部分任务时,分给了泽下公社(五龙镇的前身)4个作业点,其中‘老虎嘴’是最险要、最艰巨的一段工程。‘老虎嘴’上面是近乎垂直的山壁,下面是滔滔的漳河水,作业面狭小,施工难度很大。”

王磨妞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为了在山崖上凿出渠线,他带领工友腰系保险绳悬空作业。为了赶进度,他瞒着指挥部晚上偷偷带饭到悬崖下加班干活。就这样,他们在悬崖峭壁上打成了7个深12米、宽7米的炮眼。随后,他们装了4天炸药,并填埋食盐、牛马粪便等2.5万余公斤。随着震耳的巨响,他们硬是在山腰轰开了一条通道。在爆破过程中,王磨妞的脑子被震得一片空白,双耳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完全靠手势指挥工人作业。

胡改英老人曾经修过红旗渠。她说:“王磨妞这个人脾气好,我们哪里做得不好,他就会带头给我们做一遍。他很乐观,有时爱跟我们开个玩笑。当年在红旗渠工地,我们都服他。”

把危险留给自己

“你们还没有过几天好时光,家里还有爹娘得养,将来你们还要娶媳妇,这个不用跟我争,我下!”孙文全说,当年在红旗渠工地,王磨妞经常跟年轻人争着下崖除险。到最后,王磨妞都是以这句话“抢”走了最危险的活儿。

王圆锁比王磨妞年龄小,但是论辈分王磨妞应该叫王圆锁叔叔。修渠时,王圆锁还没有成家。王圆锁曾经多次主动提出要执行除险任务,王磨妞坚决不让,理由很简单,就是他“抢”活儿的那句话。

王磨妞把安全看得很紧。1960年3月的一天,王磨妞正带人往工地走。在离工地500米处,他抬头看见放炮后的山崖上还留有险石,随时有坠落的危险。他当即让其他人撤离,然后带上3名民工上到崖顶,系上绳索下崖除险。当绳索下到70米处时,一块碗大的石头砸在他的后背。当他抬头时,几块碎石又砸到他脸上,两颗大牙被砸掉,脸部多处受伤。一次晚上加班后,王磨妞又去查看其他工地,不幸被山上掉下的石头砸中,当即昏了过去。民工们找了一夜才找到了他。

一次,泽下公社分指挥部组织安全大检查,王磨妞在花地大队的作业点检查时,在崖顶发现有一道一尺宽的裂缝,随时有大面积塌方的危险。当时,下面还有30多人在打炮眼。他迅速通知工人撤离,并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一场大事故。

胡海林老人说:“修红旗渠时,我们马兰大队施工连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没有出现人员死亡事件,这跟王磨妞紧抓安全分不开,跟他遇到危险往前冲的牺牲精神分不开。”

为了修红旗渠舍了家

“红旗渠工地那么紧张,离家又远,王磨妞又是我们马兰大队施工连的连长,当时他确实顾不上家了。”胡喜全老人今年79岁,当年修渠时他赶马车从村里往红旗渠工地运过粮食。谈起王磨妞舍家修渠的事,老人眼含泪花。

就在修渠最紧张的时候,王磨妞的爱人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人多次捎信催促他回家,但由于工地正在紧张施工,他只得一拖再拖。1964年7月,爱人去世了。听到噩耗后,王磨妞才急忙赶回家,操办完丧事后,又急忙赶回修渠工地。

爱人走了,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远在红旗渠工地的王磨妞虽然心里惦记,却无暇顾及。2017年4月11日,王磨妞孙女王秀贤说:“我以前听说过,我奶奶走后,爷爷因为修红旗渠顾不了家,我的大姑姑就抱着我的小姑姑满村找奶吃,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

爱人去世4个月后,由于严重营养不良和缺医少药,王磨妞的小女儿也离开了人世。由于工地施工紧张,他这个做父亲的并没有向工地提出请假回家,而是捎信委托亲友料理小女儿的丧事。

王磨妞的儿子王用福说:“父亲在修渠的时候落下了湿疹的病根,一遇天气变化,全身奇痒。但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无法就医,可是他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我爷爷在家跟我们一起看,他很激动。看罢了,他还给我们讲修渠的故事,我们很受教育。”王磨妞的孙子王鹏伟说,也正是受了爷爷的影响,他才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后来到郑州一家建筑企业工作。

“我跟王磨妞交往不少,红旗渠总干渠建成后,我们都被评为特等劳模。王磨妞大高个、长方脸,在民工中威信很高。”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说,1966年2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在林县接见了王磨妞、任羊成等红旗渠英雄劳模。这个镜头在纪录片《红旗渠》中出现过。如今,在位于分水岭的红旗渠纪念馆中也悬挂着这张图片,站在任羊成旁边的那个人就是王磨妞。

18年前,五龙镇镇村干部就开始学习王磨妞。该镇退休教师董银学在《五龙赋》中由衷赞叹:“建红旗渠,特等劳模王磨妞,除险放炮,出生入死……如此壮举,令人钦敬,数风流人物,可歌可泣!”(安阳市委宣传部 刘剑昆)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东岳老杨脱贫记
  • 第九届“博博会”落幕
  • 千里援琼 同心战“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