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蹄疾步稳迈向全国文明典范城
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里起步,留下“最早中国”的印记;中华民族母亲河在这里奔腾,见证“五都荟洛”的盛名。城市美,最美风景是文明。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是深刻于洛阳“城长”年轮的内在气质,也是洛阳始终如一的梦想与追求。
走过辉煌路,再启新征程。近年来,洛阳秉承全国文明城市连续走过四届凝结的文明基因,深入贯彻新时代文明创建的新要求,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嘹亮号角,致力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提质,将其作为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标杆和主抓手,奋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抓“硬件”也抓“软件”
市场外,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市场内,采购通道洁净平整,摊位分布有序,市场保洁员全天候在线,确保垃圾及时清理……
走进位于洛阳偃师区槐新街道的偃师农贸市场,昔日杂乱不堪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设施、高颜值的环境。与此同时,市场方还组建了一个囊括所有经营户的微信工作群,以此为载体,定期对文明行为进行表扬,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和处罚,让群众真正“放心购”,让市场更具“文明范”。
既抓 “硬件” 设施升级,也抓 “软件” 管理提升,偃师农贸市场的文明跃升,是洛阳“软硬兼施”抓创建的一个生动缩影。
对一座城市而言,硬件是楼宇建筑、大道小路、公园广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软件是市民素养、社会风尚、管理水平,是看不见、抓不着的文明。之于文明创建,硬件与软件犹如“一体两翼”,互促共进、互相支撑。只有“软硬兼施”,文明才能得以全方位涵养,城市才会更好成长。
在洛阳,这样的认识已然化作共识和行动。
一方面,该市力推重大基础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市政微改造“两个建设、三个改造”,机场、高铁、城市快速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一大批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经高标准改造后重新亮相,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从开展线上线下思想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000余场,到火热实施“垃圾分类不乱丢”“路口礼让不乱抢”等九项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再到深化“诚信洛阳”“书香洛阳”建设……文明的新风,正吹向每一位洛阳人的心坎里。
重“面子”也重“里子”
“小区环境更舒适了,活动空间也更大了。”说这话的,是家住洛阳市西工区行署路13号院的居民梁瑞珍。前不久,她所在的老旧小区刚刚完成了改造,新栽植的灌木,新铺设的柏油路面、健康步道等,令整个小区焕然一新。此外,与周边小区打通围墙阻隔、实现互联互通,也是她所在小区的一大改造亮点。
亮点不止这些。漫步小区,新建的凉亭,新改造的生态停车场、充电桩等映入眼帘,同时这片小区还将同步配置养老等社区服务用房,统一引入物业公司管理,让这里既“面子”靓丽又“里子”坚实,既“好看”又“好住”。
城市文明水平高不高,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看“面子”也看“里子”。如果外在形象脏乱差,这样的城市当然谈不上文明,但假如“面子”光鲜、“里子”不堪,功能品质欠账多,百姓就难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样的文明创建也就失去了意义。
秉持这样的清醒认识,今年以来,洛阳谋划推出城市区背街小巷、停车秩序、公共服务等“八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以此为抓手,激发城市外在形象风貌与内在功能品质等全方位、各领域的嬗变,推动“面子”“里子”双提升。
举目眺望,从22个社区体育公园融合游园、健身功能,让人在鸟叫蝉鸣中纵情运动,到96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融入电梯加装、养老、托幼等服务,令不少人感叹“看了想搬家”,再到集中开工建设7所现代化高中,30亿元大手笔投资只为让孩子“上好学”……在洛阳街头,在人们身边,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看、可感更可触,一个“内外兼修”的文明洛阳正加速走来。
看“结果”也看“过程”
整治提升背街小巷,提出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逐步销账,第三阶段全面验收,巩固提升;整治提升停车秩序,同样明确了三个阶段,提出通过2个月时间的集中整治,城区“乱停乱放、车载贩卖”现象有效控制,车辆停放规范有序……
翻开《洛阳市文明典范城市八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工作一件件落实、节点一步步推进”的思路鲜明体现,折射出有机统一“结果”与“过程”,既奔着结果去、也追求过程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科学“创建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明创建是一项牵涉面广、涉及人多且难度颇高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走得踏实、走得稳健,只有付诸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努力,才能换来文明指数的节节攀升。
去年以来,洛阳于顶层设计上将文明创建置于“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城市工作的统领性位置,于具体实践上,无论是聚焦城市提质开展交通枢纽建设等“五大行动”,还是围绕文明创建实施八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都不是只顾“评时”的短期作战,而是做足“平常”的持续攻坚。一条条背街小巷在“一街一策、一街一景”的改造中上演华丽蝶变,一座座停车场于“上天入地、见缝插针”的建设中开辟停车新空间……紧盯目标、步步为营,日常工作“量的积累”,正带给洛阳文明创建“质的飞跃”。
靠“发动”也靠“主动”
“奶奶,我来帮您晾衣服吧!”刚刚过去的暑假,家住洛阳涧西区洛铜社区的19岁大学生孙文旭过得很充实,她主动在社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社区里的老人晾晒衣物,正是她所接下的一个“服务单”。无独有偶,同社区的18岁准大学生吴昊霖,也通过社区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抢”着干了不少热心事。
他们争当志愿者,缘自洛铜社区的牵桥搭线。该社区推出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线上平台,报名上的更为便捷,一时间吸引不少年轻人加入,满腔热情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第一线。
群众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推动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在宣传和引导中发动群众,但更重要的是唤醒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靠“发动”也靠“主动”。发动靠组织,解决的是力量来源的问题;主动靠自觉,决定着这股力量是大是小。“发动”“主动”结合,创建才能凝聚强大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环视当下洛阳,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4620个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化进社区”等多元服务,到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洛阳啄木鸟”小程序实现市民“挑刺儿”、部门跟进,再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居民加装电梯热情,超120部电梯实现“幸福直达”……通过精心策划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项目,不断把文明城市创建要做的事,变成群众自觉参与的事,实现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写下了“人”与“城”美好共赢的良性互动。
重“当前” 更重“长远”
既深度挖潜推进停车楼、地下停车场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又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加强执法与首违免罚相结合,刚柔并济唤醒人们对交通文明的敬畏;既推动西苑公园等“拆墙透绿”,又加快建设社区体育公园,打造“10分钟健身圈”,让生态文明在“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中直抵人心……把握当前与长远、兼顾治标与治本,洛阳正带给群众满满的“创建获得感”。
“城长”没有休止符,“创建”永远在路上。文明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既要立足当前,集中精力干好当下的事、干出成效来,又要立足长远,打好“持久战”、跑好“马拉松”,推动文明创建迈向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良性轨道上行稳致远,实现城市文明的不断进阶跃升。
纵览洛阳文明创建“八大专项”和城市提质“五大行动”,既有建立“策划师”、文化活动队伍的阶段任务,也有依托排名、表彰和扶持鼓励节目常办常新的长效机制,既有力争小区环境“半年大变样”的治标之举,也有推动物业“全覆盖”避免问题反弹的治本之策,既有背街小巷集中整治这样的攻坚战,又有群众“挑刺”、部门跟进、常抓不懈的持久战……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建章立制,一套 “组合拳”助推洛阳加速迈向“文明典范城”。(洛阳市委宣传部 张庆旭供稿)
(责编:辛静、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