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麦11”刚“毕业”就“入职”

小麦新品种“安麦11”经过14年的精心培育,于2022年5月顺利拿到国家审定证书,3个月后签订了实施许可使用协议。近日,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杨春玲兴奋地对笔者说,对于农业科研团队来说,科研成果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亲手培育的种子遍地开花,无疑是最欣慰、最自豪的事。
2009年,杨春玲带领团队计划培育一种优质高产、颗粒饱满的“内外兼修”型小麦。为了这一目标,他们数年如一日地耕作在小麦试验基地。“想要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种子父本和母本,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试错调整。”杨春玲说。同事们躬身于地头,常常是头顶烈日、汗湿衣襟。
通过不断筛选和淘汰,经历了120个配置组合和一次次失败后,2014年,“安麦11”终于确定出稳定体系,成功出圃。至此,系出名门的“安麦11”开始接受各种检验。2014年至2017年,“安麦11”凭借出色的产能优势和蛋白含量高等特点,在安阳麦区的考试中过关斩将,冲进了小麦品种的“国考”环节。“我们对这个品种充满信心,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凭借着高出国家审定标准3%的平均增产量和其他明显优势,“安麦11”于今年5月20日通过国家审定。
科学技术和成果归根结底要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杨春玲和团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从2017年开始,省内外多家企业关注“安麦11”,并且进行跟踪观察。今年8月,位于滑县白道口镇温村的河南六丁夫种业有限公司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竞标成功。双方签下了实施许可使用协议,让“安麦11”有望在今年投入种植。
河南六丁夫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温肖伟说:“我们在一年前的全省小麦优良品系展示会上就关注到这个品种,发现其不仅颗粒饱满、熟相好,而且属于中强筋优质小麦,推广面积大,产量表现好。我们很满意,就赶紧下手了!”
温肖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拿1万斤原原种举例,10斤种1亩,可以种1000亩,1亩地可以出1000斤原种,这些原种可以播种5万亩田地,产出五六千万斤小麦。按照往年平均售价,能创造1亿元左右的收益。”
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研究领域耕耘34年的杨春玲,最想看到的就是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她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排头兵,为科技增产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企业生产增添动力,促进更紧密的合作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安阳市委宣传部 郭晓东 许美美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