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云南宁洱:用真挚情感力量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时岩 李发兴
2022年07月07日16:58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云南的夏天,天说变就变——刚还蓝天白云,忽就急雨如注。7月5日,我们来到宁洱县普洱民族团结园考察采访。

雨中看民族团结誓词碑,听讲民族团结历史,本是平常的采访,却因一段充满真挚情感的讲述,将宁洱县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深深激荡入每个人灵魂深处。

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

踩积水,穿牌坊,来到誓词碑六角碑亭旁,我们亭下驻足观看:一座白色石灰石碑巍然耸立,赫然几个大字——“民族团结誓词”!石碑古朴厚重,令人顿生肃穆。

石碑旁,一名白衣女讲解员,礼貌作开场白后,脆声开始讲解。

“这块石碑,碑长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有字18行。碑首第一行横排阴楷《民族团结誓词》六字;碑文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没有讲解语调,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情绪渲染,充满真挚情感的大声朗读,让人一瞬间感受到,誓词满含的强大力量。

“大家知道,什么是剽牛吗?”正细细品味誓词,女讲解员却用独特语调,把大家带到另一思维天地中,“佤族剽牛就是用梭镖,将要宰杀的牛拴在木制的牛角叉上,剽手高举梭剽从前腿肋间猛然刺入,直插心脏。”

生动地描述,将当时充满强烈感官刺激祭祀方式,灌顶般塞进我们意识中,那一段艰难的民族团结历史,在我们脑中徐徐展开画面……

1950年,党中央决定从各地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盛典。云南普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境外反动势力也反复蛊惑影响,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特殊,很多民族头人心存顾虑,“害怕到了京不能安全返回”,一再借口推辞。

经过普洱地委党政干部艰难及耐心的动员,各民族头人终于感受到诚意,怀着复杂的心情,组成43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为成员的观礼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北京,这些人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还安排观礼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参观,最后从重庆返回普洱。一系列活动增加了各民族代表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坚定了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1950年底,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习惯剽牛卜卦,喝咒水盟誓立碑。经过一番番激烈的思想和行动斗争,这件彪炳史册的盟誓终于圆满完成……

历史记载只能观其大略,还原方能知其艰辛。讲解过程中,女讲解员用始终真挚地讲述,将始终不渝跟党走的召存信、固执认真的剽牛佤族头人拉勐、果敢决绝的时任中共普洱地委书记张钧、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团结工作干部李晓村等关键历史人物,穿过尘封的迷雾,活灵活现带到我们面前,领进入我们心中。那段极具传奇的过程,让我们不禁泪湿眼眶。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它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缔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它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无尽历史,无数遐思,在一段感慨至深的解说词处结束,而心中涌起的肃穆感,却仍久久不能散去。

人民网记者李发兴摄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讲解员是谁?为何能将这段历史,讲得如此动人?原来,她是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所长吴卓嶧。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研究所,属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近年来,研究所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过程中,采取“基地+民族团结研究+宣传教育”的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加强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将其指导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为让更多人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吴卓嶧不磨练讲解方法技巧,反而从当时的民族团结工作干部、少数民族现实出发,结合有关史料和各民族习惯,重新总结提炼了一套讲解内容。“只有用心感受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的伟大,用真情理解当时少数民族同胞的心理,才能还原那段独特历史的价值,最终讲好这段历史,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不仅向参观者讲,研究所还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专栏等载体,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共融发展理念。2019年至今,研究所共组织各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中小学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宣讲达3万余人(次),为全县中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讲达5000余人(次),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代表为楷模,聘请代表到民族团结誓词碑前为各级各类人员讲述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前、中、后的故事,每年到民族团结园接受教育的各级各类人员累计达10万人(次)。

研究所人员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创作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和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撰写调研报告、示范村寨讲解词和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解读等调研工作,近年来,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素材,制作推广了《我们的太阳》《碑魂》《盟誓丰碑》《民族团结誓词碑史料》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其中《誓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宣传效应。

2017年4月,宁洱县启动实施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展陈工作,纪念馆展览名称为《民族团结的丰碑》,分《铸就丰碑》《民族团结谱华章》和《茶源道始》三个展厅,展出各类实物共计272件(套、份),采用传统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方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集中展示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17年12月31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每年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人数达10余万人(次)。

雨过天晴,采访继续进行。带着深深感动,采访团来到宁洱县宁洱镇的温泉村。村里广场上,十余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彝族大姐,正跳着舞、唱着歌:“好在好在的温泉上南温,山清水秀好地方,团结的寨子和谐的家庭,远方的客人来到哈尼寨子,哈尼姑娘茶山走,背起背篓采茶忙,哈尼歌谣传四方……”

“这首《普思赛阿谱》歌文含义是——团结和谐的寨子。这是村里大伙儿的心声,也是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的写照。”温泉村上南温村民小组长白家琴自豪地说,民族团结进步的宁洱县,天空永远白云悠悠,生活永远生机勃勃。

(责编:黄莎、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清凉登峰
  • 河南平桥郝堂村:送你一池荷风莲香
  • 三门峡陕州区:葡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