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河南七项措施帮助受灾群众摆脱“因灾返贫”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尚明桢摄
人民网郑州8月13日电(尚明桢、辛静)河南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帮助受灾群众摆脱“因灾返贫”?8月13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国根就此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近一段时间,我们深入摸底排查,进一步摸清了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数量、受灾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和扶贫项目、资产损毁情况。” 方国根说,接下来,围绕防止农村群众因灾返贫致贫,将因地制宜,深入开展各类帮扶。
一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做好控辍保学,优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损毁房屋修缮或重建,对停水断水、水质不达标的采取应急措施和设施抢修。
二是加快受损产业恢复,及时指导受灾地区生产自救,帮助改种补种、补栏增养,享受相关补助政策,积极开展科技帮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支持稳岗就业,强化就业培训,对因灾返乡的引导其及时返岗就业,支持帮带企业和扶贫车间优先吸纳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积极开发排涝清淤、灾后重建、疫情防控等公益岗位,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以工代赈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建设,帮助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拓宽增收渠道。
四是优化小额信贷政策,再贷款新增规模向受灾严重的地区倾斜,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对在2023年12月31日前产生的利息,贷款额度在5万元以下的全额贴息,对因灾无法按时偿还小额信贷的及时办理续贷手续。
五是强化兜底保障措施,对受灾较重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按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并统筹落实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六是扩大“防贫保”覆盖面,各地政府要对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要求保险业金融机构简化理赔程序,做到快赔早赔、应赔尽赔。
七是开展社会帮扶和消费帮扶,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到村到户帮扶等形式,支援受灾脱贫地区灾后重建;持续推进扶贫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解决好因灾因疫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
“同时,我们将压实责任,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属地责任,确保不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方国根说,今后将把灾后重建作为脱贫攻坚成果情况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工作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予以约谈问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