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城社区:温馨管理得民心幸福曲儿唱起来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详情】

头条稿件

河南法院8年追回近47亿“血汗钱” 温暖农民工讨薪路

揣上工钱,回家过年。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让他们流汗再流泪,河南法院连续8年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为12.5万多名农民工要回工资46.93亿元。临近春节,河南法院加大打击力度,利用年末被执行人返乡的有利时机,连续在安阳林州、新乡原阳、商丘睢阳区、许昌襄城县等地,组织开展“老赖寒冬暨年终大执行”专项活动,确保农民工兄弟过一个温暖的新年。人民网记者现场跟拍,直击法官抓“老赖”。【详情】

河南兰考:世人感念焦裕禄 脱贫路上新答卷

一座丰碑人敬仰,不朽精神励后生。兰考率先脱贫“摘帽”后,人民网记者走进这片热土,点滴记录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蜕变”历程。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说,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兰考全县85万群众同心协力,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迈过脱贫攻坚穷坎的兰考,已经奏响新“号角”,确保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详情】

河南许昌:三国名城今胜昔 真抓实干谱华章

8至10万年前,“许昌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人类文明进步新时期;1700多年过去了,“三国”在这里并未走远。今天,河南历史文化名城许昌,正在书写新的辉煌:“许昌制造”特色鲜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许昌成绩”名列前茅——“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1位;“许昌产业”生机盎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和发制品生产基地。【详情】

河南新乡水牛赵村:稻田种出艳阳天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希望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详情】

重要稿件

河南洛阳:古都嬗变幸福城 以人为本惠民生

“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每每提及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元素即刻映入眼帘,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十三朝古都的5000年文明史熠熠生辉。如今,古都文明依然闪烁。从始建于隋朝的丽景门进入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气势磅礴,居民和游客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然游走。“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洛阳城市建设“不扑腾”,在传承历史基础上尊重民本。【详情】

粮仓满民殷实 河南一个产粮大县增产到增效的可贵探索

“种植面积大而分散,新型主体融资难、成长慢。”一方面,农民的粮食卖不上价,另一方面,加工企业求精求质“吃不饱”。补贴越来越高,种粮积极性却越来越低;粮食连年增产,收益反而停滞不前。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粮仓”河南压力山大。河南社旗县,上世纪80年代已是全国优质商品粮食基地县。130万亩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常年超百万亩。在中原大地,像社旗这样的种粮“红旗”县还有很多。【详情】

许昌:久久为功 一城人文明一座城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浞清莲,花开别样红。”河开了,水通了,湖满了,景美了……自古繁华的曹魏故都许昌,在岁月尘封的华章中复活。从干渴之城到“水润莲城”,见证了许昌干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和勇气。自2001年以来,许昌各级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详情】

时政盘点

【专题】总理“回家”记录李克强考察河南足迹

    5月8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陪同下,在开封、新乡、郑州考察。 河南自贸试验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首批自贸区。李克强来到开封片区,负责人介绍这里为更大程度方便企业办事,实行了“二十二证合一”改革,过去需要花50多个工作日、去多个部门、跑许多次办理的事项现在简化为【详情】

【专题】2017全国“两会” 聚焦河南

    3月1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两份报告中,不少关键词都和河南有关联。对此,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详情】

深度聚焦

改革·发展

打好“四张牌” 河南更出彩

河南开封吸引城乡发展基金,要建涧水河重点工程。按计划,第一笔资金3月底必须到位,可出资方出现利益分歧,当月下旬才达成共识。正常申报工商注册,已然来不及。
  “心急如焚,头发一下子白了不少。”基金承办人石锋说,幸亏河南自贸区成立,在全国率先实施“22证合一”商事改革。自贸区开封片区的审核人员进驻企业指导,一次申报,一小时发放执照。

  自贸区挂牌,再次按下河南加速奔跑的“秒表”——回顾省情,河南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低、城镇化率低、基础支撑能力弱“三低一弱”问题凸显,转型正处攻坚期。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详细]

农业·担当

河南 农业含金量高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常被誉为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为保住优势,河南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4月7日,河南出台新规定:每个农业首席专家团队对接服务一类(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每个岗位专家至少联结服务3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协同培训人才和推广技术等。

  拔节、孕穗,一场春雨过后…[详细]

河南小麦重量更重质

   从全省来看,河南把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去年,河南选择滑县、内黄、浚县、延津、濮阳、永城6个县(市)发展强筋小麦,连片成方种植面积165万亩。在豫南选择了淮滨、息县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连片成方种植65万亩。8个试点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30万亩,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00万亩。今年,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种植420万亩左右[详细]

城市·建设

许昌 一城劲吹文明风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浞清莲,花开别样红。”河开了,水通了,湖满了,景美了……古城许昌,在岁月尘封的华章中复活。

   2001年以来,许昌各级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特色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在许昌,街道上出现垃圾,15分钟内肯定有人捡。”文明城市,难在人的文明。许昌的文明之风,恰恰起于街头巷陌…[详细]

脱贫·攻坚

人民网·直播

朱婷夺“欧冠”后载誉回家 备战全运会

5月2日,中国女排核心、河南老乡朱婷回到郑州,与河南女排汇合,随队进行大概一周的集训,为全运会预赛做准备。“欢迎朱婷回家。”今天上午,朱婷乘G83次列车于11:26分到达郑州东站,一出站就受到了家乡粉丝们的热情迎接。一名粉丝在朱婷坐上车后,还不忘举着水瓶提醒朱婷多喝水。本月1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女排成年组预赛就将打响,为了回报家乡球队和河南省体育局对自己“留洋”的全力支持,同时也期望着带领河南女排打进全运会决赛圈,朱婷决定利用女排世俱杯前的相对“空档期”,提前回国随河南女排备战全运会。 【详情】

加油吧 高考少年——人民网2017高考大直播

十八少年意气发,执笔为剑闯天涯。今天,全国940万考生将走进高考考场,迎接人生第一次大考。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人民网联合13个地方频道及香港和6个海外分公司,在6月7、8日强势推出“加油吧,高考少年”2017全国高考大直播。直播共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走进考场、守望高考、高考记忆、高考作文。 【详情】

只为那不能忘却的记忆 纪念“黄河漂流”30周年

“今年是黄河漂流探险活动三十周年。6月19日上午,漂流队员们举行了纪念碑揭幕仪式,此刻他们将从黄河的郑州花园口附近开始漂流,一路向东漂至开封段。我们的记者有幸随漂流员们一起,体验一段非凡的黄河漂流之旅。【详情】

人民网·航拍

人民网记者航拍曹魏故都——河南许昌

    “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浞清莲,花开别样红。”河开了,水通了,湖满了,景美了……自古繁华的曹魏故都许昌,在岁月尘封的华章中复活。从干渴之城到“水润莲城”,见证了许昌干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和勇气。自2001年以来,许昌各级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详情】

人民网记者航拍中原第一古镇——赊店古镇

    “赊店古镇,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社旗县,是一个古老县镇,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在伏牛山南麓,“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1989年被河南省政府定为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为赊店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详情】

人民网·影像

洛阳:“妙笔生花”小文章 “以民为本”大实践

“感觉穿越到了古代,这种韵味让人心灵一下子放空。”从丽景门进入洛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古色古香的旗幡让游客杨艳惊喜不已。中信重工门前的小游园,退休工人王好田最近越来越爱去,“洛阳公园虽然不少,但是分布范围也大,去玩儿不太方便。小游园不错,离家近,舞剑打拳熟人也多!”游客和市民的美妙感觉,来源于洛阳规划工作者的“妙笔生花”。【详情】

兰考“蜕变”:激活“沉睡”农村迸发内生动力

“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 兰考,这片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挂念的地方,变了。黄沙地活了。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瓜果连片;荒僻破败的农村,旧貌换新颜。景色在变,人也在变。干部的鞋上多了泥巴,“老困难户”眼中有了希望。 2月24日,兰考县正式通过验收,贫困发生率降至1.27%,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实现。兰考也没变。 “焦裕禄”还在。县委院里,灯火常常夜半方熄。黄河岸边,焦裕禄当年树立的“四面红旗”依然飘扬,防风固沙的泡桐已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