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職業能力,成就更優秀的自己(護航就業路·我的就業“工具包”)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生包智勇,入職深圳某科技公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侯帥,加盟廣東互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邊緣端視覺算法開發,綜合月收入達3萬至5萬元﹔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李鴻基,成功創辦鴻孟剪輯娛樂新媒體工作室……在黃河科技學院,眾多學子正滿懷信心地踏上心儀賽道,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奮力奔跑、探索未來。
“提升職業能力,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這不僅是黃河科技學院的育人目標,也是其為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與高質量就業需求而確立的就業願景。
如何系統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黃河科技學院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將大學四年劃分為“職業目標探索”“職業能力提升”和“職業目標實現”三個階段,並據此構建了“基礎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的職業能力提升體系。
“大一為職業目標探索期,側重培育基礎能力。通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喚醒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自主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思考規劃未來方向。大二、大三為職業能力提升期,核心在於提升實踐能力。學校特別將大二暑期設置為‘職業體驗月’,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和市場一線,感知用人標准,提煉市場所需的通用能力。大四是職業目標實現期,側重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在就業實習、實踐中接受單位和市場的檢驗,學校則根據學生反饋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支持、心理輔導、技能強化等個性化就業服務。”7月6日,黃河科技學院就業辦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強調了這一培養路徑的核心價值,“走好就業路的第一步,畢業生清晰的自我認知是關鍵和基礎。”
如何確保職業能力提升體系落地見效?黃河科技學院院長楊保成介紹,學校構建了由職業指導課教師、學業導師和輔導員組成的“三師”協同育人格局,形成了支撐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三大中心”聯動服務機制,並搭建了助力學生職業目標實現的數字化平台,最終凝練成“三段三師三聯一平台”(簡稱“3331”)大學生高質量職業發展支持體系,為實現高質量就業提供全方位、有效度、個性化的支撐。
為實現學校教學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黃河科技學院以“真題實做”替代“紙上談兵”。學校以項目化教學為核心,將企業真實課題融入課程,用“產教共生”破解知行脫節難題﹔推行雙導師制下的“校企共育”模式,使學生經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培養,最終達成“畢業即上崗”的能力進階。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咬合,使“上手快、后勁足”成為用人單位對黃河科技學院學子的普遍評價。
從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全國優秀大學生村官,到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獲評河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標兵……黃河科技學院的畢業生們正活躍於各行各業,書寫著精彩的人生篇章。助力每個人發掘潛能,成就更優秀的自己,這正是教育的深遠意義所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