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各地

鶴壁市淇濱區:科學布局打造15分鐘全民健身圈

2025年06月30日15:07 |
小字號

打造15分鐘全民健身圈。鶴壁淇濱區委宣傳部供圖

清晨6點,鶴壁市淇濱區鶴煤大道與衡山路交叉口東北角蘭苑游園內的健身區已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72歲的農墾B區居民王先生正熟練地使用智能健身器材,通過智能屏幕實時查看運動數據﹔不遠處,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在跑道上慢跑,歡聲笑語回蕩在清晨的空氣中……這樣充滿活力的晨練場景,已成為淇濱區各游園的日常,而這正是該區精心打造的“15分鐘全民健身圈”交出的溫暖答卷。

規劃先行織密家門口的健身網絡

“我們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將全民健身納入城市建設‘一盤棋’,高標准推進十有城市建設。”淇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聚焦體育事業發展,著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升體育設施便利化、標准化、智慧化水平。如今,在城市規劃藍圖上,體育設施已不再是零星的點綴,而是通過科學布局構建起的有機網絡。從社區口袋公園到大型體育場館,從健身步道到智能健身房,每處選址都經過充分論証,確保居民15分鐘內可達。

“以前想打球得跑好遠,現在樓下就有專業場地。”華府天下小區居民張女士感慨道。淇濱區在明達小學對面打造的全市首個標准化匹克球訓練基地,已成為城市運動新地標。該基地配備9塊丙烯酸標准比賽場地和6塊PVC地膠訓練場地,定期舉辦比賽和活動,讓匹克球這項新興運動迅速在市民中“圈粉”。截至目前,該區已在學校、社區、商圈等地建成標准化匹克球場地30塊、訓練場地141塊。

設施升級健身更智能更便捷

在市體育公園,智能健身驛站格外醒目。智能自發電斜躺車、智能臂力訓練器等設備通過電子屏實時反饋運動時長、次數及熱量消耗等數據,這正是淇濱區推進體育設施智慧化建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區累計安裝270余套健身器材,建成12個多功能運動場、4個室外智能健身房、1個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實現科技賦能傳統健身場所。

除了智能化改造,全民健身設施的覆蓋面也在持續擴大。淇濱區先后建設了功能齊全的市體育公園、2個室外標准足球場、6個全民健身廣場、63個體育健身游園等多個公共體育場地,全區95%的公園游園配備體育設施。50余條總長90多公裡的健康步道、步行騎行綜合道,有機串聯城市綠地與生活空間,形成了“出門見綠、移步見園、健身有地”的良好格局。據統計,該區現有體育場地1682個,總面積134.9萬余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4平方米。

全民參與運動成生活新時尚

每逢周末,淇濱區各運動場地總是人氣十足。在剛剛結束的以“健康快樂、交流友誼”為主題的淇濱區匹克球友誼賽上,選手們同場競技,清脆的擊球聲與觀眾的歡呼聲交織,勾勒出全民健身的蓬勃圖景。這也是淇濱區打造優質“15分鐘全民健身圈”、推廣匹克球運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年初以來,淇濱區先后組織舉辦全區匹克球公開賽、青少年匹克球選拔賽、事業單位匹克球友誼賽、萬達廣場匹克球體驗活動等8場特色賽事,推動匹克球“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商圈”,既為愛好者搭建了展示技藝和切磋交流的平台,更激發了市民了解匹克球文化、參與運動的熱情。據統計,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已超40%,運動正成為市民生活的新方式。

“現在社區每周都有健身活動,廣場舞、太極拳、羽毛球……想怎麼鍛煉都能找到對應的組織。”明達社區居民李女士笑著說。近年來,淇濱區通過完善健身服務體系、定期舉辦賽事、開展科學健身指導,讓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健身難”到“健身易”,淇濱區用一項項務實舉措,繪就全民健身新圖景。一個個設施完備的健身場所、一場場精彩紛呈的體育活動,不僅強健了市民體魄,更凝聚起城市發展的蓬勃力量。(來源:鶴壁淇濱區委宣傳部 作者魏藍)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博物館銅鏡為何背面示人
  • 一杯春茶的含“金”量是多少?
  • 河南林州: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