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鎮平:份子錢少了 鄰裡情濃了

“結個婚,光彩禮十幾萬,酒席擺幾十桌,真是壓得喘不過氣!”“每年光隨份子的錢都要好幾千……”提起前些年的“辦事”經歷,河南省鎮平縣棗園鎮一些地方的婚喪嫁娶,不少村民直搖頭。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盲目攀比,這些老規矩讓不少家庭背上了“人情債”,甚至有人為此借錢過日子。
“這老規矩得改改了!”這幾年,棗園鎮下了大力氣,用村民自己管、法律來保障、道德來引導的辦法,給這些陳規陋習“動手術”,讓文明節儉的新風吹進家家戶戶。
全鎮19個村都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紅白事怎麼辦?彩禮要多少錢?酒席要擺幾桌?寫得清清楚楚。像溝王村就規定:“彩禮不超6萬元”,“婚宴不超10桌”。定下的規矩釘在牆上,大家心裡就有底了,辦事也有個標准。
村裡老黨員牽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誰家有紅白事,他們就主動上門,幫著張羅操辦。去年冬天,周崗村民張恆義家辦喪事,在村理事會幫助下,葬禮既辦得庄重,還省下了近萬塊錢。同時,鎮上還搞起了文明實踐積分兌換,誰家辦事簡朴、誰熱心幫人,都能攢積分,到村裡的“積分超市”換點實用的東西。陳崗村的周俊禮,兒子結婚按新規矩辦,省了錢不說,還得了高分積分,實惠和好名聲都有了,鄉親們看著都覺得好。
為了讓新觀念深入人心,鎮裡可沒少花心思。大喇叭天天講,宣傳欄貼得明白,微信群裡消息不斷,還把村裡那些帶頭簡辦紅白事的“好榜樣”請出來講故事。棗園鎮文化站編排的小品《彩禮風波》《婆婆也是媽》,因為演的都是身邊人身邊事,把“厚養薄葬”“婚事新辦”的道理,用大家愛看的方式演出來,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負擔輕了,群眾笑了,新規矩帶來了大變化,文明新風滋潤著鄉村的每個角落。棗園鎮鎮長陳卓表示:“讓風氣變好是件長遠的事。看到鄉親們負擔輕了,臉上笑容多了,我們干勁兒也更足了,往后還得把這股新風護好、吹久。”
鄉風淳朴,鄉村興旺。為更好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鎮平縣文明辦統籌文明鄉風建設行動、陳規陋習問題專項整治、殯葬領域移風易俗三項工作,根據全縣各村文化實際和經濟實力,結合移風易俗工作要求,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通過主題系列活動與專題單項活動相結合、參與性群眾文化活動與精品展示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泛開展文藝進基層、戲曲下鄉、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志願服務等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利用“我們的節日”開展清明祭英烈、相親交友、孝老愛親、先進表彰等活動。
鎮平縣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中心主任魏興表示: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依托全縣43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縣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宣傳、移風易俗普法教育等活動,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踐行文明新風,爭做移風易俗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精神動能。(來源:鎮平縣委宣傳部 作者:譚亞廷 李曉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