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一眼窺全身 “伏羲慧眼”解密眼底密碼

“一張眼底照片,就能檢測全身生理健康指標?聽起來像科幻電影!”近日,在河南省醫學科學院眼科研究所,記者帶著疑問,目睹了一場未來醫療的“現場解密”。展廳內,先進的眼科設備與電子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未來醫療的科技畫卷。
記者坐在一台連接著“伏羲慧眼”系統的眼底相機前,隨著儀器輕響,一道光線掃過。“看這裡,”工作人員輕點按鍵,一張眼底高清影像瞬間被捕捉成像並上傳至大模型。幾秒鐘后,屏幕上快速生成一份報告。
“它不僅能篩查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近10種眼科疾病,而且其‘跨界’能力更值得推廣。”河南省醫學科學院眼科研究所“伏羲慧眼”大模型研究員樊庚辛介紹,“伏羲慧眼”能預測人體血常規關鍵參數,如白細胞、紅細胞、血糖、血脂等共計38項血液生化指標。“雖然不能完全替代實驗室抽血檢測,但能提供極其重要的早期風險預測。”
“‘伏羲慧眼’的核心,在於它擁有一個‘超強大腦’。”樊庚辛指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數據向記者介紹。這個“大腦”匯聚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涵蓋66萬個個體的近10種模態圖像,總計440萬張,成功構建起一個跨越種族與地域的“數字眼底宇宙”。
視網膜是人體唯一可以直接無創觀察血管和神經組織的窗口,其微細結構的變化是全身健康狀態的“晴雨表”。“伏羲慧眼”正是通過深度學習海量數據,從而擁有了強大的識別和預測能力。樊庚辛說,“龐大的數據基礎,是模型准確診斷和預測的基石,這也是它區別於傳統檢查的關鍵。”
為何命名為“伏羲慧眼”?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河南省醫學科學院院長王寧利教授給出了富有深意的解讀,“伏羲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擁有‘雙瞳四目’的奇異特征,象征著超凡的智慧與洞察力。河南有許多與伏羲有關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存,將這項尖端技術命名為‘伏羲慧眼’,是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賦予人們如伏羲般敏銳的洞察力。”
技術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醫學科學院已引進由多位博士組成的專業團隊,對“伏羲慧眼”的落地進行部署,首批將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開展臨床應用。未來,“伏羲慧眼”還將走進基層醫療機構,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讓更多普通百姓享受到這一未來科技帶來的便利。
隨著“伏羲慧眼”的逐步推開,那些看似神秘的眼底影像,正被賦予新的意義,一張張影像背后,連接著一個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健康未來。(徐馳、尚明楨、慎志遠、王佩、宋芳鑫、霍亞平)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