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新華區:村裡有群“瞎話兒簍”
“咱們現在所處的丁家大院,有個釀酒作坊……”12月6日,初冬的天寒料峭也抵擋不住平頂山市新華區香山街道籌備組石橋營村村民任國卿的熱情。他正在“石橋營鄉村故事會”上給村民扯閑篇兒、說瞎話兒。面對著眼前的直播鏡頭,這個從未接觸過直播的78歲老人,一點兒也不怯場。
在石橋營村,講故事叫做“說瞎話兒”,講得精彩、講得多的人就被稱為“瞎話兒簍”。據村裡統計,這個4000多人的村裡,800多個村民都能隨時隨地“說瞎話兒”。
“以前日子簡單,沒啥娛樂項目,坐一起了就是編瞎話兒、講故事。”作為村裡“赤腳醫生”的任國卿,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就是講故事。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任國卿和任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任學就開始石橋營(香山街)民俗文化的個人調查。2014年,二人主持編著《平頂山石橋營民俗志》一書,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為了促進民間故事、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村裡配備專門的辦公室,開辦“石橋營故事大講堂”。然而,翻來覆去的老故事、日漸式微的關注度,依然讓任國卿對這一文學形式的前途堪憂。
隨著新華區和美鄉村建設的推進,挖掘傳統村落文化,打造村庄文化IP品牌,為石橋營的民間故事文學帶來了新的希望。
“說瞎話兒是歷代石橋營人學習和體驗為人處事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方式,其中蘊含的倫理道德熏陶著村民,是人們的精神食糧。”任學表示,跟上時代潮流,用“瞎話兒”傳播真善美,迫在眉睫。
於是,石橋營村利用修建好的丁家大院,開設“石橋營鄉村故事會”,定期邀請村裡在家的“瞎話兒簍”上台講故事,並邀請新華融媒、網絡達人等媒體平台對故事會全程直播,通過手機、互聯網的普及,讓原來的面對面講故事成為“雲端的面對面”。同時,注重挖掘培養年輕一代的“瞎話兒簍”,讓新生力量講好新時代新背景下和美鄉村的新故事。
老故事煥發新生機,“瞎話兒簍”澎湃新能量。“即將中壽之期,還能為村上作一點貢獻,我感到很高興也很自豪。”任國卿表示,自己會繼續學習,深挖歷史資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故事。(來源:平頂山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作者:鄭鶴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