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新華區:提升城市“顏值” 換來群眾幸福

城市環境衛生,事關群眾幸福感,關乎城市形象。2023年3月10日,春光明媚,河南省平頂山市首次環境衛生現場會在平頂山市新華區舉行。
當天上午,40多人,5個觀摩點,各縣(市、區)政府分管城市管理工作副縣(市、區)長、城市管理局(環衛中心)局長(主任)、環衛處主任等齊聚新華區,圍繞環境衛生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看亮點、學思路、促提升。
“今天看了看,環境衛生真是不一樣,新華區理念新、做得實。”
“可復制可操作,新華區環境衛生經驗,拿回去就能用。”
“新華區環境衛生工作不光用心,還很用情,實實在在在用力。”
“專業人干專業事,當下正常工作干得實,未來工作謀劃得好。”
…………
聯合機掃、城市服務區建設、深度保潔作業、廚余垃圾處理、環保公廁與智慧超市……40多位平頂山市“環衛”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嘆一路贊,尤其是在新華區智慧環衛指揮中心進行的座談中,大家頻頻發問,把看到的亮點追根問底,努力把“新華經驗”學到手、帶得走。
理念:造福於民——
近幾年,平頂山市環衛工作者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建設宜居生態城的要求,為鷹城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作出了卓越成績。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環衛服務水平,新華環衛本著環衛一體化管理布局,以“創新提升理念,理念改善環衛、環衛造福居民”發展思路,借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圍繞“十項專項整治”,抓衛生提質,促設施建設,辦民生實事,先后更新新能源車輛260台、增設無水環保公廁25座、主城區“三橫六縱”徹底解決繁華路段市民如廁等歷史“老大難”問題……
發展態勢:亮點多、活力強、后勁足——
推進愛心驛站建設,打造城市服務區。
以“讓群眾方便更方便”為主題,在做優做美有限公共空間的同時,因需拓展公廁服務功能,在公廁24小時開放的基礎上,創新“公廁+驛站”,打造24小時服務區,通過公廁升級在轄區建設30座愛心驛站,僅開水一項每天受益群眾約30000人次。
增設無水環保公廁,提高民心工程。
徹底解決老城區繁華路段如廁難問題,先后在建設路與中興路、礦工路與中興路交叉口等中心路段建設投放無水環保公廁25座。主城區礦工路、建設路、湛北路,開源路、中心路、體育路、沿河路、光明路、凌雲路“三橫六縱”基本實現“見路口有公廁”。
延伸驛站配套功能,提高服務品質。
充分探索以商養廁,利用公廁管理間引入3座24小時無人智慧超市﹔和鐵塔集團合作,因地制宜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外賣小哥換電站,打造戶外工作者的“深夜食堂”。一舉多贏,既拓展了服務功能,滿足群眾需要,又創新公廁建管模式,減輕政府財政壓力,貼補公廁開銷,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共建共享。
更新新能源車輛,助推大氣污染攻堅。
改變工作思路,突破工作瓶頸,參考國內一線城市落地經驗,結合轄區實際情況,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方法,借助新一輪的道路清掃保潔招標節點,在財政成本零增加的基礎上,實施市場化運作推動環衛一體化,由徐工集團、僑銀環境、盈峰環境、興盾物業等環衛龍頭企業提供的260台,價值7000萬元的新能源環衛車輛,服務於新華區道路清掃保潔、洒水除塵等大氣污染攻堅作業。至此,新華區環衛作業車輛全部更新為純電動車輛,這在平頂山市尚屬首次,在全省位居第一方陣。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建設,促進文明發展。
作為新華區生活垃圾主導單位,先后在轄區11個鎮辦,96個小區,18個鄉村安裝了260多個垃圾分類亭,文化牆20多面,1000多個宣傳版面,390多個草坪插。採取不定時不定點發放宣傳彩頁20000張。共設置了1000多個垃圾桶,聯合辦事處、社區工作人員組織15次入戶宣傳,共計20000余戶。率先實行了餐廚垃圾統一收運,配備了6輛統一涂裝分類運輸標識的專用收運車輛,基本建立了分類運輸體系。在轄區內安裝了6個廚余垃圾專用亭配備配套了廚余垃圾專用垃圾桶及相關設施。利用原有的西體育場航吊站改造為廚余垃圾專用處理站,基本完善了垃圾分類處理體系。設計處理能力達30噸,2022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打造新華區垃圾分類示范片區。目前以百合金山小區為試點,通過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對垃圾分類試點進行分類運營和監管,配備宣導員、分揀員、收運司機等,落實日常分類管理工作,做好垃圾二次分揀、分類收運、桶邊值守、宣導督導、台賬登記等工作,為撤桶並點推動垃圾分類作示范,力爭2023年實現100%覆蓋率。
“新華區環衛工作令人耳目一新,平時干得扎扎實實,換來今天大家現場看得清清爽爽、干干淨淨。我們要學習先進、提高自己、全面提升,共同用心用情用力為市民營造一個更加干淨、整潔的工作生活環境。”平頂山市城管局局長彭濤說,提升城市“顏值”,換來群眾幸福。(新華區委宣傳部 毛璽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