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暑天養生 適當出出汗更健康

2022年07月27日09:37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暑天多指三伏天,此時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這個季節養生,適當出出汗更健康。

暑天應適當出汗

說文解字對於暑有明確的解釋:“暑,熱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意思就是說,暑熱給人的感覺如蒸,又熱又潮濕﹔而熱接近燥的感覺,似火在烘烤,熱明顯,而無潮濕之感。

醫聖張仲景把感受暑熱之邪,稱為“中暍”。如《金匱要略·辨痙濕暍脈証》中說,太陽中熱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太陽中暍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亦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太陽中暍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也就是說,中暍的症狀多有汗出、怕冷、身熱、口渴、身重、身疼、手腳不溫、稍勞作即身熱、門牙干燥等。這些紛繁復雜的表現揭示了一個共同的病機:暑熱傷及人體津液和陽氣,津與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受損。

天氣炎熱,人體通過出汗帶走過多的暑熱,以維持相對和諧的狀態,夏季適當出點汗是可以的,一般不要干預這樣一個正常出汗的過程。這就是“暑當與汗皆出,勿止”的意義。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夏三月,此為藩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此段文字是說,天地之間成雲致雨、雲施雨布的過程進行得很頻繁,萬物都是一種繁茂秀美的景象,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氣的升降出入頻繁,吸收很多,生長很多,代謝產物也很多,因此需要使氣機流通,使氣得泄,而汗就是“使氣得泄”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才叫做“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當汗不汗”影響健康

夏季的時候,如果是秋冬季的氣溫,會是什麼情況呢?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庄稼會長不好,甚至還會有可能顆粒無收。

而人處四季之中,如果夏季生活的環境整個都是秋冬季的氣溫環境,身體也會出問題。比如長時間待在二十三四攝氏度的空調屋裡,渾身清爽,一點不出汗,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兒童也是整天處在這樣的環境裡,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該熱的季節,就得熱起來,該出汗,就得出汗,這就叫做“暑當與汗皆出,勿止”。但過於炎熱的天氣,我們也應該適當避暑,而避暑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使用扇子、電扇等,如洗澡,如喝茶飲、綠豆湯以及避免高溫作業等。

但是,避暑並不是讓環境和身體處於和自然氣溫“冰火兩重天”的環境,是適度的避暑﹔室外三十七八攝氏度,室內二十八九攝氏度就可以﹔高溫天氣,中午的時候找個陰涼的地方,吃點西瓜,喝點溫開水,也可以﹔天氣炎熱,等汗干以后洗洗溫水澡,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室外三四十攝氏度,室內二十二三攝氏度,或者常吃冰鎮西瓜、洗冷水澡等,讓人體瞬間接觸溫度差別太大的環境和食物,試想,這些情況像不像夏季裡的冰雹?就是由於夏季出現較低的溫度,才導致了冰雹的產生。而人體如果也這樣,身體肯定也是會出問題的。

健康度夏控制好空調溫度

一般來說,寒從下起,因此,我們可以控制好空調的出風角度和出風口的位置,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

當然,控制好空調的溫度,也是因人而異的,根據個人的耐受程度,以吹空調的時候身體不發緊、不發僵、不發毛,沒有出現雞皮疙瘩,沒有感覺到冷為標准。建議開空調時窗戶和門盡量留有縫隙,這樣可以使室內外空氣對流,不至於長時間通氣不良。

最后,晚上睡覺時,最好蓋好肚子,以免受寒引發腹瀉等。(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清涼登峰
  • 河南平橋郝堂村: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 三門峽陝州區: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