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肌肉萎縮 別被“恐懼”嚇倒
當前由於網絡信息的繁雜,肌萎縮、肌無力幾乎成了疑難危重症的代名詞,甚至被人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讓人感覺得了肌萎縮、肌無力,生命就沒有了希望。在臨床研究和治療中,肌萎縮、肌無力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
肌萎縮、肌無力病因多樣
肌肉萎縮是指骨骼肌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的臨床症狀。肌無力是指肌肉收縮無力、肌力下降的臨床症狀。因為骨骼肌由具有收縮能力的肌細胞組成,人體共有600多條骨骼肌,約佔全身重量的40%,骨骼肌萎縮必然會導致肌無力。
很多原因造成的肌肉本身損害或者神經系統損傷都可能會引起肌肉萎縮、無力,如感染、中毒、代謝異常、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廢用等。還有多種情況的肌無力是由於免疫功能紊亂導致的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或者細胞離子通道相關病變引起。
病因不同嚴重程度不同
不同原因導致的肌肉萎縮、肌肉無力的嚴重程度不同,治療難度也不同。以下幾類肌肉萎縮無力其實並不可怕:
因廢用導致的肌肉萎縮,如胳膊打石膏后不能運動出現的肌肉萎縮,往往恢復運動后可以不用治療就能完全恢復。
單純的神經損傷引發的肌萎縮,如外傷后神經損傷、腕管綜合征等,有的手術可以治療,有的藥物治療可幫助神經恢復,這一類患者多數預后良好。
病理性的廢用性萎縮,如腦血管病變后偏癱導致的肌肉萎縮,雖然恢復較為困難,但堅持合理的康復運動,恢復還是有希望的。
炎症性原因導致的肌肉萎縮,往往伴有免疫方面的原因,比如吉蘭巴雷綜合征、多發性硬化、脊髓炎等,現代醫學應用抗感染、調免疫等治療方法多數可以好轉。部分雖有復發的風險,但配合成套的中醫藥方案治療,恢復常常會增快,復發風險會降低。
某些代謝性疾病引發的肌萎縮,如線粒體疾病、脂質沉積性疾病,病情往往較重,病情進展有時較快,但往往明確診斷后,積極進行調整代謝治療,多數能有較好療效。
離子通道病變導致周期性麻痺引發的肌無力,給予充分補鉀治療,多數恢復效果良好。
神經肌肉傳遞障礙的重症肌無力,病情可以出現危象而危及生命,但明確診斷,合理應用免疫藥物、抗酯酶膽鹼藥物,病情多數可以減輕,甚或臨床痊愈。
但是,一些肌萎縮、肌無力也是可怕的。比如一些遺傳性肌肉萎縮、肌營養不良、先天性肌病、腓骨肌萎縮症等。由於基因病變,體內相關蛋白合成出現病變,導致肌肉、神經發生病變,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西醫學現在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病人逐漸癱瘓,甚至死亡。
針對這種情況,有經驗的醫生會針對病變出現的各個環節進行治療,比如關節攣縮拉伸治療、肢體無力定向肌肉生長法、腰部無力骶管療法等。臨床上有不少早期癱瘓的肌營養不良症患者經治療恢復了獨立行走,腓骨肌萎縮症患者治療后行走力量增加、肌肉生長。甚至對一些病因病理尚不清楚、神經系統進行性變性壞死、肌肉萎縮不斷加重的“運動神經元病”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能在持續治療中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痛苦。
別被“恐懼”嚇倒
作為多年來臨床治療肌萎縮的一線醫生,有一種情況要提醒大家,那就是對這類疾病的“誤解”。明明能夠治療甚至可以痊愈的肌肉萎縮患者被恐懼嚇倒,致使病情持續加重。
有一些需要長時間治療的患者,治療淺嘗輒止,致使病情遷延反復。還有一些肌肉萎縮治療比較艱難,缺乏經驗的醫生認為得了這種病就不用治療了。臨床中,患者一旦失去信心,病情進展就會加快。積極治療、堅定地與疾病做斗爭的患者,往往能收到較好的療效。(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