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鹰城·名胜古迹篇】“皇家规格”奉先师 崇文尚学薪火传
大成殿西侧廊庑。
在郏县县城,隐藏着一座具有“皇家规格”的建筑,它就是郏县文庙博物馆(以下简称郏县文庙)。这里既是孔子家庙,又是官方文庙,取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之精华而建成。在全国县级文庙中,郏县文庙保存最完好,木雕、石刻、彩绘艺术水准最高。
千年文庙历沧桑
郏县文庙博物馆馆长王旭亮说,柏树行街是创建文庙时设置的神道,长400米。神道北段住有孔姓守庙户,至今尚在。
郏县文庙占地约5万平方米,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气势恢宏的大门东侧,竖立着一尊慈眉善目的孔子铜像。王旭亮说,这尊孔子铜像高5米多,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赠,2016年9月27日落成。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内流水淙淙,红色金鱼畅游嬉戏。据王旭亮介绍,这个池塘名叫泮池,是地方官学的标志。古时皇帝立的太学名辟雍,四周环水,中间筑起高地建堂,俯视其形,如同一块中间有孔的圆形玉璧。地方的文庙规格降低,以半水环之,称泮池。秀才入学叫入泮。秀才开学第一天,由各州、府、县官率领绕泮池一圈,叫游泮。泮池上架设的小桥,获取功名者方可通过,因此也被称为状元桥。游泮池还有个规定,考中秀才者60年后还要重新游泮,当然,古代很少有读书人能够完成这一心愿。
聊起郏县文庙的由来,王旭亮说,郏县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后裔聚居地之一。唐代时,孔子后裔就迁到郏县,被称作“郏县派”,是山东曲阜孔府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时,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支持下,和“宁陵支派”“鲁山支派”迁郏的宗亲联合,共同创建孔氏家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竣工,可惜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时任知县张志行在原址上重建官方文庙,奉旨倡导民众尊孔学儒。明清时期,郏县文庙曾大修十次,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修缮。
“皇家规格”大成殿
走下状元桥,穿过牌坊式的棂星门,就看到两棵粗壮挺拔的古柏,树龄已有800多年。古柏后面是戟门,戟门东侧是名宦祠和御碑院,西侧是乡贤祠。据王旭亮介绍,名宦祠内奉有自汉至清造福一方的19位郏县县令。
过了戟门就是祭拜院。祭拜院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在5棵郁郁葱葱的汉代古柏映衬下,更显庄重神秘。
王旭亮介绍者,大成殿前的露台又叫月台,是春、秋大祭或进行各种庆典时奏乐、起舞的地方,月台的东西两侧有东西廊庑各七间,祠内敬奉有历代朝廷表彰过的79位先贤和61位先儒。
大成殿高15.5米,面阔19.7米,进深1.76米,庙制五间,为九脊歇山庑殿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大殿正中是孔子塑像,东西还有四配十二哲。大殿正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万世师表”,左右画梁上分别悬有历代皇帝御书的“与天地参”“圣集大成”等七块匾额。“我见到的全国县级文庙,郏县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是最好的。”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称大成殿为“皇家规格”。
“县县有文庙,郏县有特色。”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说,郏县文庙的柱子“是珍贵中之珍贵,河南仅此一家”。大成殿檐下大额枋与平板枋透雕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图案。前檐四根木檐柱柱头鼓有形象生动的虎首浮雕,柱身的通体柱面透雕滚龙云气。殿前迎面的4根檐柱,通体雕刻腾龙,柱顶刻制獠牙虎面,俯视腾龙,龙虎相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础于正面刻河图和洛书,其他刻有紫气东来、三元及第、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44个吉祥故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也说,郏县文庙“木雕龙柱是少有的,很气派,很有价值”。
大成殿所用斗拱采用透雕手法,对斗、拱、昂、翘、枋、雀替等都作了艺术加工。檐下的斗拱昂翘,上层为五彩龙头,中下层为象首,其后点缀透雕云海波涛。斗拱下的额枋上绘有祥龙飞云的孔子圣迹图32幅。殿内三梁起架,梁上彩绘采用中原民间手法,保存完好。杨焕成称这些彩绘“是中原民间手法彩绘中的珍品”。
“姑娘”一词的由来
在郏县文庙大成殿的月台前,有一块年代久远、造型独特的龙陛石。
在龙陛石前,71岁的文物保护员任全仓讲述了有关“姑娘”一词由来的动人故事——相传唐朝德宗年间,在郏县城北的大刘山下,住着一对以打柴狩猎为生的兄妹。后来,哥哥娶妻生子,一家四口日子虽然清贫,但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哥哥打柴时落入山崖失去音信,嫂嫂上山寻夫却被老虎吃掉,只留妹妹与小侄子相依为命。
随着时间推移,妹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村中唯一的秀才向她求婚,却被她婉言谢绝,因为她要把小侄子抚养成人,等其考取功名后才愿嫁人。秀才被女子的言行感动,于是相约等候。数年后的秋试,秀才带着女子的小侄子进京赶考,独留女子在家守候。一天傍晚,女子铺床展被时裙带自然脱落,她并未在意。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女子打开房门,发现门前有一只倒挂的蜘蛛自上而下垂落。在农村有蜘蛛倒挂喜事临门的说法,女子心想:难道有什么喜事?果不其然,中午时分,一官差快马加鞭前来报喜,说女子的小侄子和未婚夫双双考取进士。女子听了喜出望外,急忙梳妆打扮,准备迎接亲人归来。
唐德宗李适听说这件事后,亲自题匾“姑义如娘”,表彰这个女子的义举,以效行天下。时任宰相权德舆还就此写下绝句《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玉台体》后来被载入唐朝诗集并流传至今。
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再次修复郏县文庙大成殿时,龙陛石就有意雕刻了二龙戏“蜘蛛”的图案。“姑义如娘”一词流传久了,渐渐简称为“姑娘”。
2006年,郏县文庙博物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郏县文庙,还办起了国学堂,每逢周末,读书声响彻这里的角角落落。每年大年初一,数百人云集文庙集体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外,郏县文庙祭孔盛典也颇引人瞩目。王旭亮说,近年来,根据孔庙祭孔仪制规定,郏县文庙在祭孔时采用六佾舞,在演奏中充分发挥郏县民间音乐特色,融入大铜器等音乐语汇,成就了一套独具郏县特色的祭孔乐舞。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郏县文庙的祭孔乐舞也成为该县旅游文化展示项目中的一个亮点。(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孙书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