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博物馆里的“新宝藏”
人民网郑州2月24日电(记者徐驰、尚明桢)“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云肩也称披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
“云肩图案上绣有蝙蝠,因其与‘福’‘富’谐音。每一个绣片,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2月22日,郑州博物馆四楼《锦绣云霞》立体展厅内,孙宝菊指着橱窗内的云肩服饰,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介绍着这些晚清民国时期的藏品。
这个“讲解员”有点特别。用词专业,对文物如数家珍,身上却是一件保洁服。腰包内,抹布、刷子、喷壶等保洁工具一应俱全。“讲解员”也玩角色扮演?
“不愧是‘宝藏阿姨’,讲得真好,鼓掌鼓掌。”游客们却似乎不惊讶,一问,原来会讲文物的“宝藏阿姨”早已名声在外。
保洁员咋干起了“解说”? “有些游客大老远来,错过馆内的讲解时段,看得一知半解。我喜欢传统文化,天天听讲解,就想着好好学学,帮着解答点问题,不让游客太遗憾。”孙宝菊说。
想讲文物,可不容易。工作之余,她戴着老花镜,吃力地输入、查询。下班回家路上,手机贴着耳朵,反复地听专业人士讲解。日常,她追着馆内的讲解员们“打破砂锅问到底”……
孙宝菊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听她讲解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以前哪见过这么多人,春节假期,俺这儿来了快八万人呢。”孙宝菊兴奋地比划着,“你们年轻人会说,肚子吃饱了,脑袋也不能空。”
“这字念啥啊?”
二楼《创世王都》展厅内,商丘游客刘欣雅与同伴驻足在橱窗前,一脸疑惑。
“盉(hé),这件文物是铉纹铜盉。盉,流行于商周时期,主要用途是盛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也就是你们年轻人说的调酒器。”57岁的保洁员吴留萍应声“上岗”,开始讲解。
“活到老,学到老,退休也得发挥余热。”吴留萍是郑纺机一位退休质检员,在郑州博物馆做保洁工作不足一年,在孙宝菊的感染下,也开始“兼职”讲解员。
“‘宝藏阿姨’的涌现是博物馆文化潜移默化传播的一个展现。我们对阿姨们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她们保持热情,大胆讲。也敞开大门,让专业的讲解员为她们答疑解惑。郑州博物馆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说。
“中国的文化,多有内涵,多有意思。现在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来这儿参观的游客,年轻人占绝大多数。不忘本,是好事。”吴留萍说,春节假期,家里女儿劝她歇一歇,但是能和更多人分享、学习,让她更快乐。
“咱都是因为热爱,所以传承。”旁边的孙宝菊阿姨“语出惊人”。俩人哈哈一笑,古朴凝重的博物馆瞬间活泼起来。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