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科普】
少儿健康知识: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近视是指因眼轴过长或屈光力相对过强,在调节静止的前提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在视网膜之前就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简单来说,近视就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能看清近物的症状。
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性近视为多因子遗传,即既服从遗传规律,也要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用眼距离过近、阅读姿势不正确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均会导致眼睛的过度调节,因而产生近视。
1.用眼距离过近。
少年近视多由长期近距离用眼引起。少年眼睛的调节性很强,即使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只有7~10厘米时仍可看清,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就会导致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调节性近视,即所谓的假性近视。
如果长期过度调节,就会使睫状肌不能正常收缩,同时还使眼外肌过度收缩,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少年眼组织比较娇嫩,眼球壁受压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即所谓的真性近视。
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300°),中度近视(300~600°),高度近视(600°以上)。
2.用眼时间过长。
长时间的阅读与写字同样可增加眼的调节,使辐辏产生疲劳,眼内肌和眼外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当看远处物体时,眼睛的肌肉因痉挛不能放松,就会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光线太强,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光线过弱,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不自觉地向前凑近书本。
以上两种情况均易导致眼睛疲劳,使眼睛过度调节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阅读姿势不良。
边走路边阅读、在车厢阅读、卧床阅读或伏案歪头阅读等,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
因为在这些情形下阅读时,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加之照明条件不好,容易使眼睛调节紧张,加重眼睛负担,经常如此极有可能引起近视。
5.射线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游戏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涌向家庭,荧光屏发出的射线及屏幕上急速变化的画面、闪烁变换的色彩,都在无形中增加了眼睛的负担,很容易使眼睛干燥和眼睛疲劳,直接引起少年的近视。
6.饮食不当。
过食甜食或偏食导致微量元素,如锌、钙等缺乏,也可引起近视。
文中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培育稚嫩的幼苗》,总主编 郑玉玲,分册主编 陈玉龙,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杨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