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上品】—— 清炖牛肚绷
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将牛驯化,用于耕田犁地。信阳牛分两类:淮河南部水田多,多是水牛;淮河北部旱地多,多是黄牛。其中,息县黄牛则因膘肥体壮名震天下,又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因此,息县牛肉备受推崇。
息县,天下第一县。早在公元前684年,楚国灭了息国,设置息县。据《左传》记载:“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这是关于“县制”最早的记载。
在息县分布着许多叫围孜的地方。围孜,古村落,方便氏族生活,又能抵御外侵,常以姓氏命名。相传,在淮河南边有个姬围孜的地方,住着一个叫姬家良的老汉和妻子米氏,两人以种田为生。有一年,姬围孜一带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庄稼颗粒不收。姬家良夫妇只得外出逃荒,投亲奔友。无奈逃荒途中,又遭遇土匪,被拉去烧火做饭。土匪们杀猪宰牛,生火做饭。未及酒足饭饱,又遇仇家寻仇,土匪抛下姬氏夫妇,仓皇逃窜。
二人以残羹剩饭勉强果腹。食罢,发现不远处有一副牛皮,牛皮下盖着十来斤米、一小袋盐和两把剥牛的钢刀,又见牛腹部皮上还有一大块没被土匪剔下来的牛肉,肉质鲜美松软,这就是牛肚绷。
姬氏夫妇因祸得福,就地取材,找了些姜蒜和辣椒,炖了一锅牛肚绷子,足足吃了三日。二人饱食,体力恢复,继续沿淮河西行,仅半日,便已到达仁顺(今信阳市区),投奔了外甥。外甥待姬氏夫妇如父如母,好吃好住,悉心照料。姬氏夫妇长期靠外甥接济,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想做个营生,以安身立命。思来想去,独独对淮河边的那锅牛肚绷子念念不忘,索性就以息县牛肉为食材,以清炖牛肚绷子为招牌,开了个餐馆,未曾想,生意异常兴隆且久盛不衰。
后来,清炖牛肚绷这道菜慢慢流传开来,在义阳、息县、鄳地、光州等地成了各大小餐馆的招牌菜,逐渐演变为信阳地方特色名菜,世世代代传承至今。(来源: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