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8万公里 河南基本建成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王玉兴摄
人民网郑州10月8日电(记者 王玉兴)记者从8日上午召开的“河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十年来,河南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8万公里,民航强枢增支,铁路拓展成网,公路加密提质,水运通江达海,基本建成了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按照建设交通强国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作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率先获批,郑州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洛阳、商丘、南阳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民航形成“一枢三支”机场布局,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最高至2019年的2912万人次,年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110万吨,2021年出入境货运航班突破1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达70.5万吨,“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持续提升。
铁路里程达6715公里,“四纵五横”普速铁路网全部实现复线电气化,建成投运京广、郑徐等高速铁路,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高铁里程达2176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郑州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个国际邮件枢纽口岸,覆盖全省、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基本建成。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双千工程”“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和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高速公路里程达7216公里,郑州、开封等7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
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2018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省4.6万个建制村“两通”兜底性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压奋进,主动作为,2021年实现全省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农村客运覆盖100%的乡镇和建制村,广大农民群众迎来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快递到家门”的好日子。
郑州等4市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数量全国第一。郑州、洛阳开通地铁运营线路10条,运营里程265公里,年客运量达4.4亿人次。郑州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持续提升,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7%。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有序发展,定制客运、网络平台货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全面推广,道路运输服务供给品质显著提升。
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服务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开通多式联运线路80余条,累计完成多式联运量92万标箱。2021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总量25.5亿吨,货物周转量1万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105亿人公里。
持续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关于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投融资改革创新意见,重组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整合后总资产达5323亿元,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组建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推动全省内河航道、港口一体化发展。创新采用“地方政府+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国有大型企业”合作模式,鼓励投资企业采用“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EPC)、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等方式,扩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为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交通深度融合,建成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监管”的数治新模式。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现从人工向电子不停车智能化模式转变。中原科技城开通全球首条开放道路5G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绿色装备,打造绿色示范工程,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圆满完成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年底将实现全覆盖。全省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3.5万辆,占比超过90%,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新能源出租汽车4.1万辆,占比达36.6%(其中新能源巡游出租车2.1万辆,新能源网约车2万辆)。宇通新能源客车连续11年销量全球第一。
注重精品建造和精细化管理,郑徐高铁等项目荣获詹天佑奖、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荣获鲁班奖,周口至南阳高速公路、沈丘沙河大桥等14个项目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中铁装备5G盾构等一批先进装备在轨道交通、桥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重点建设“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全省5A级景区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4A级景区覆盖率达90%,林石公路(林州市至石板岩镇)、兰赵线(兰考县至仪封乡汤坟村)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交通+旅游”协调联动效能不断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