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通道”答记者问
于鲁冀委员:让黄河成为更生态、更自然、更美丽的幸福河
人民网郑州1月6日电(记者王玉兴)1月5日,在河南省政协“委员通道”上,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所长于鲁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必须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让老百姓感受到更生态、更自然、更美丽的幸福河。
近两年来,于鲁冀委员两次参加了河南省政协组织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河生态廊道的调研。在调研中,切实感受到了“母亲河”越来越美。
他用两张照片和两个数据来给大家展现黄河的变化。
一张是黄河湿地里的天鹅一家。这张照片背后的数字是80.5%,近两年黄河流域Ⅲ类及以上水体,也就是“好水”的比例,已经由65.8%提升到了80.5%,越来越好的水质让“母亲河焕了新颜”。
一张是三门峡大坝附近的黄河生态廊道,它背后的数字是1186。截止到2021年底,河南省黄河两岸生态廊道加到一起,有1186公里,南岸已经基本全线贯通,越来越绿的廊道让“母亲河穿了新衣”。
但是在调研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黄河的一些支流,还存在着无水断流、有水不流的现象。
于鲁冀委员说:“河中无水叫河床,有水不流叫河库,有水流动才叫河流。”
流域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做到这些,于鲁冀认为重点是要做到“三还于河”。
第一个是“还水于河”,主要是解决“人河争水”的问题。河南省黄河流域是“水少、田多、资源少、人口多”,但我们的用水方式还是比较粗放,所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狠抓农业节水、强制生活节水、深化工业节水。要节流更要开源,要全面开拓“第二水资源”,把再生水、雨洪水等收集利用起来,改善“有河无水”“有水不流”的现象。
第二个是“还地于河”,主要是解决 “人河争地”的问题。这是比较难,也是我们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黄河滩区内仍有大量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人与河争地,既影响人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河的自然发育。因此应持续引导滩区居民和农田退出,促进滩地生态化及河岸带生态功能恢复。
第三个是“还自然于河”,主要是解决 “人工化自然”的问题。在河流、滩地、湿地、河岸等保护修复工作中,要更多借助自然的力量,减少过度景观化、休闲化等不当人为干扰。同时要通过强化禁渔措施等工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增强黄河流域生态韧性。
于鲁冀委员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艰巨、系统的任务,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