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河赵社区农家书屋:
连接乡村和城市 打通困顿与希望
11月的河南气温早已转凉,但这阻挡不了柴玉梅的脚步,居住在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河赵社区的她几乎每个清晨都会来到该村的农家书屋。她是这里的常客,参加在此举办的茶艺、插花、非遗传承等培训活动,乐此不疲。
柴玉梅的脑海中总还会浮现几年前的情景:白天,拿着农具去田间劳作;晚上,在家操持家务。跟现在的生活相比,可谓“两重天”。
农家书屋进社区 甜了生活
其实,在这之前,刚刚搬进社区的柴玉梅面对无事可干非常不习惯。之前忙碌在田间地头,现在没有了农事缠身,上班之余,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柴玉梅”搬进社区,解决了居住问题和环境问题,但从“村民”转变为“市民”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如何引导村民进行心理转变,这是摆在新郑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
新郑市和庄镇党委书记唐永刚说:“我们从小处着手,把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基层党校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一个对群众进行多层次培训的平台和载体,使农家书屋成了理论宣讲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特色技能的大讲堂、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的‘加油站’,不仅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还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有了新的途径,实现了农家书屋一个小阵地催生大能量、一个小讲堂释放大力量、一个小培训带来大稳定的效果。”
而今,新郑市利用农家书屋“+基层党校”“+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扫黄打非’站”“+非遗传承”等形式,拓展服务内容,开展诵读、绘画、歌唱、科普、茶艺、剪纸、烘焙、手工制作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适时走出了一条“农民”变“市民”的转变之路。
“我们搬进社区,农家书屋就在家门口,还免费,是一个‘充电’的好去处。”柴玉梅告诉记者,“我现在经常到农家书屋寻找我们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有时也看看报纸杂志。要是几天没去,我就感觉有点不习惯。”
柴玉梅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环境像画一样美,日子像蜜一样甜”,这是柴玉梅对如今生活的评价,也成了新郑市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的一个有力证明。
书信传递真情 暖了心窝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书信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在河赵社区,书信却风靡于大人小孩间,传递着温暖和关怀。
“对它我们称之为‘不二’书信,因为它在孩子与家长沟通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赵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李改红说。她和社区志愿者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家庭的孩子平时不愿和父母沟通。针对这一现象,他们依托农家书屋,和郑州西亚斯学院的志愿者老师开展了“不二”书信活动。
书信在架起孩子与志愿者之间连心桥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孩子。11岁的阳阳由于父母关系不好,消极自卑,通过书信的交流、志愿者亲切的关爱,现在变得积极阳光。烁烁从小因家人娇惯,失败时就会“哭鼻子”,在书信传情的过程中,他逐渐勇敢面对失败、乐于助人、喜爱分享。
这是新郑市利用农家书屋打造孩子心灵乐园的一次尝试。“艺术之路”课堂、“农耕文明”体验、“读书周”、亲子故事会、儿童朗诵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激活并赋予了农家书屋新的动能,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熏陶,也让孩子在其中收获了自信。
书香铺就小康路 圆了梦想
新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璩鹏辉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农家书屋+”理念,持续加大投入、加强人员培训、规范书屋管理,以河赵社区农家书屋为学习样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与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丰富群众思想文化的“加油站”、发家致富的“梦想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据介绍,近年来,新郑市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的农家书屋长效机制,市财政以奖代补投资5000万元,乡镇累计投入1.67亿元予以保障,对全县的农家书屋全面升级改造。和庄镇积极探索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建设典型示范村,将各村农家书屋按国学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乡村振兴等个性特色进行重点打造和扶持。同时,利用村(社区)微信群等新型平台开展“点餐式”阅读,切实激发借阅兴趣,确保书屋的各类图书能够让大家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
风正帆悬书香浓,书香铺就小康路。河赵社区的农家书屋正在讲述着一个个读书励志、文明新风的故事,正在成为乡村(社区)振兴的有机载体,把创新致富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乡村(社区)有特色、接地气的新时期全面发展之路。
一个农家书屋,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困顿与希望。新郑市不断拓展新的载体,让村民放下农具,捧起馨香的书本,使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文化加油站”“致富屋”“和谐屋”“幸福屋”。2020年,河赵社区被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评为郑州市“书香社区”。2021年,河赵社区农家书屋被河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河南省示范农家书屋”。(新郑市委宣传部 李勇 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